安徽党校报

2024年7月31第十四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着力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三个更加注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一步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作者 张超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必须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是民生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孩子们的教育、年轻人的就业、老年人的养老都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如何让孩子们在“能上学”的基础上“上好学”,就必须直面当前人口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镇挤”“乡村弱”的难题,在强化教育资源普及、均衡配置的基础上,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办好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等。更好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提高基础教育育人的水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多样化成才。

如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凭借勤奋劳动获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直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以及劳动力结构变化不断深化对就业提出的挑战,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抓住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的就业支持体系完善。优化就业环境,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提供基础支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科技发展规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动态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机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丰富终身学习资源,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如何才能实现老有颐养,就必须直面老龄化、少子化给资金、机构、人员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一方面,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适度的人口规模,解决未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可持续增长的需要,解决有人养老的问题。通过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解决有资金养老的问题。通过互助性养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解决有组织养老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顺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的趋势,充分发挥老年人口经验丰富的优势,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是民生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

衡量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维护。公平正义要求必须通过资源倾斜性的给予来缩小强弱差距。缩小差距不仅包含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制度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以此缩小贫富差距;还包括允许农户将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以此缩小城乡差距。

公平正义是承认差异的平等,对陷入特殊困境的群众,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原因,都应对其加以救济。因此,一方面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避免因病、因学、因灾等返贫现象,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以巩固,不发生系统性集中返贫情况。

公平正义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的维护。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特别是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是民生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和发展都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改革中具体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多方协同才能达成目的。如要解决原始创新的问题就必须通过看似与创新无关的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解决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问题就必须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如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就必须综合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扩大托育一体化,让生育休假成为一项制度。

改革中资源的配置也要与变化的外部条件相协调,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就必须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如通过公立医院编制的动态调整和体现贡献差异的薪酬制度安排,就能起到医务人员专业调整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儿科、麻醉、病理、精神卫生和护理专业等群众和社会急需学科和专业,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必须通过改革建立有利于统筹施策的基础设施。如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安排,确保基本保险资金稳定供给。如加快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行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民生管理服务新模式,确保社会保险相关服务便捷可及。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以及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确保病有良医。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确保老有颐养。(作者系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