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我们来到岳西县和平乡开展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在这过程中,既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巨大变化,又经受了一次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性锻炼和作风锤炼,让我受益良多。
向往:巍巍大别山,红心映天地
虽是平生第一次去岳西,但对它的向往由来已久。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4年境内就有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党的组织,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大本营,是“28年红旗不倒”的重要成就地;战争年代,四万岳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占当时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就是其中的代表。岳西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我们抵达岳西的首站,便是参观王步文故居和“初心与使命”展陈馆,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驻足在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前,仿佛看到他为了革命理想奋斗的英勇身影,让人肃然起敬。王步文是1931年在芜湖柳春园主持省委工作会议时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党的秘密。芜湖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柳春园附近修建了步文亭,上面镌刻着王步文牺牲前的自挽联:“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记得我在中学时代第一次瞻仰步文亭、读到这段文字时,内心无比震撼,从此就想来王步文家乡看看,探寻烈士足迹,缅怀追思。
沉浸: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和平乡位于岳西县西北部,享有“中书故里、药材之乡”美誉。初到和平,只见群山环绕、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楼房整洁林立,老人闲坐在门前,一幅悠闲自得的景象。见面会上,乡领导详细介绍了乡里基本情况,希望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乡村发展。带着老师的嘱托和乡里的期待,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沉浸式走访。先后走遍和平乡西溪、九河、太平、和平、太阳、中纛等6个行政村,参观了当地茯苓种植加工、道路建设、文旅等项目,走访部分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五保户等,并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逐步了解熟悉乡情村况。和平乡以茯苓种植加工和旅游为两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国茯苓加工50%在岳西,和平乡占全县茯苓加工销售的70%以上,全乡2500余户农户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在从事茯苓等中草药产业种植加工,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6户,全乡中草药销售额超过6亿元;建有宝纛河漂流、民宿等项目,“清凉经济”较为火爆。下辖的6个村因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各有特色。
沉浸式调研。为做好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工作,我们以所在的西溪、太平、和平三个村为样本村,设计和平乡社会实践调研“60问”,即提出60个具体问题,详细了解村基本情况、村经济发展、村民收支结余情况、村党组织建设情况、村资源资产利用情况等,通过深入解剖三个村,结合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由点及面、由面到点,深入分析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我们还召开3次由当地干部、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乡贤能人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共同探讨和平乡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群策群力,进一步提高调研质效。
沉浸式思考。坚持边调研边思考边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积极为和平乡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平乡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业集聚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总体规模不大等问题。比如茯苓的加工多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特别是挖掘、削皮等环节没有实现机械化,仍需通过手工一个一个操作,费时费力;又如,文旅业受节气影响严重,夏季游客多,其他时节少。我们建议当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的重要要求,以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为目标,进一步延长茯苓产业链,引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茯苓种植、加工、贸易等,同时积极开发茯苓饮品、茯苓面膜等附加值产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
眷恋:一周和平行,一生和平情
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我们与乡村晨昏相伴、与农户风雨同行,在体验纯粹而美好的农村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勤劳不易、基层工作的艰辛挑战。我们最难忘的是,村民们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在田间地头的身影;最感动的是,乡里干部为带领村民致富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样子。这里不是课堂胜似课堂,不是党校胜似党校,它增强了我们的宗旨意识、锤炼了党性修养、提高了工作本领,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山高水长,情怀依旧。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情和责任出发,在理论武装、党性锻炼、能力提升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将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同时,努力当好“三员”,继续为乡里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好宣传员。把和平乡当作第二故乡,遇人就说和平好,逢人就说和平美,大力宣传推介和平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平、了解和平、来到和平。当好推销员。回去主动与市乡村振兴集团公司、供销社、商务局等部门对接,为和平乡的茯苓、灵芝、木耳等土特产搭建供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当好联络员。适时邀请乡里领导来芜湖考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做法,积极做好联络工作,为两地交流沟通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