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12月15第二十三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身入基层 心入群众 情系乡村 心中常怀“泥土”情 向往 沉浸 眷恋 在“五同”社会实践中采石攻玉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入基层 心入群众 情系乡村

□ 作者 范莹莹

在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开展为6天的“五同”社会实践活动,于我而言,是体验农村生活、锤炼作风强筋壮骨的重要一课,更是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党性学思践悟的宝贵之行,收获良多、感悟颇深。

筑牢信仰之基

到达岳西,我们首先参观了“初心与使命”展陈馆及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故居,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烈士。通过一张张泛黄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遗物、一段段感人的烈士生前故事和生动的现场讲解,我更深入认识了岳西这片红色的热土,了解到红二十八军的历史以及岳西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我从王步文不受高官厚禄诱惑、不惧严刑拷打折磨、慷慨英勇就义,其年轻短暂而又辉煌壮烈的一生中深刻体悟到何为信仰。

我们所在的和平乡是一方红色文化的“沃土”、一座红色资源的“富矿”。这里流传着无数革命先烈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事迹。六天的乡村生活更是砥砺初心使命的六天,让我更加理解了是信仰让我们共产党一路走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厚植为民情怀

在走访老党员和低保户的过程中,村干部介绍家家户户的情况,可谓无比清楚、如数家珍。村民们远远看到村干部走来也会热情招呼关怀询问。这都是一步步一趟趟走出来的干群情谊。在山区农村,这样的走访实属不易,居民住所分散,道路狭窄,尤其是我所在的太平村海拔较高,很多路段落差大、坡陡且急,雨天雪天的走访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常说“什么是为民情怀?”六天的乡村生活,为民情怀变得具象化了,是一代代共产党员穿梭在大山中密切联系群众的忙碌身影;是路滑装上防滑链、坡抖车轮不行就靠双脚,为民服务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山顶上,致富路照样通到了家门口;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树牢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立足岗位实际,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帮民困,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努力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紧抓躬行实践

和平乡位于岳西县西北部,辖6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2571户9465人。虽地处山区,如今也实现了交通便利路网便捷,也因当地的秀美山水风光、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和淳朴好客的乡风民风,得以大踏步发展,尤其是中药材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六天的学习实践中,我们认真调研寻找和平乡成功“出圈”的“密码”。是找准方向,结合实际谋定工作思路,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是狠抓落实,基层干部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是干群齐心,当地群众对于家乡质朴的感情,他们愿意与干部们一起多创造、多实践,踏出不一样的发展路径。虽然当前也还存在着产业不够优、不够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够多,外出务工人口多等问题,但干部群众对未来和平乡的发展充满信心、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朝气,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认识到没有实践一切蓝图均为泡影,学习基层乡镇和村干部一体发展的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担当作为的务实作风、善作善成的高超本领,树牢“没有做到最好就学习最好、没有做到先进就学习先进”的争先意识,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干事担当”践行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

在农户家同吃同住的六天里,住户阿姨以变着样的山区美食展现好客之道,村干部以无微不至的嘱咐叮咛体现关照之情,乡里村里以离别前的盛情邀约尽现真诚之意,善良、淳朴、勤劳、敦厚的本色,让人感动感恩。

一周和平行、一生和平情,和平情亦是难忘的乡村情。作为农业农村厅的年轻干部,我们的业务领域在广袤乡村,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民,作风能力更是关系“三农”根基。我会带着本次社会实践的宝贵经验,带着对“三农”工作的热爱与热情,不断夯实理想信念、锻造能力本领、锤炼个人作风,在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上贡献青春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