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5月15第九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从百年党史汲取斗争力量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历史启示 毛泽东处理香港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历史启示

□ 作者 贾丙青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创建的全国著名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安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讲好宿州党史故事的重要内容。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它创建与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斗争缩影。

1938年5月,皖东北地区沦陷,党组织根据皖东北的抗日需求,指示江上青等人到皖东北开展工作。他们秘密发展党员、宣传抗日主张、培养大批干部,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939年党中央作出发展苏北战略部署,时任豫皖苏省委书记的张爱萍亲赴皖东北开展统战工作。张爱萍到皖东北,斡旋于皖东北桂系许志远和戴笠系统的盛子瑾之间,成功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使皖东北地区变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统战区。1940年除夕,鉴于皖东北的形势变化,张爱萍重返宿东石厢,雪夜奋战大柏圩,粉碎马馨亭的武力威胁,公开接管政权,成立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由于主力部队离开,在日伪顽匪“扫荡”下根据地缩小三分之一,张爱萍奉命再返皖东北,经过40多天的连续作战,收复失地,巩固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8月,中共中央为加强华中地区的联系,将豫皖苏根据地和皖东北根据地合并为淮北根据地,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继续发挥着敌后抗战的堡垒作用,相继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拔除日伪军重要据点,遏制了日伪军对皖东北地区的“蚕食”和“伪化”,解放了数百万人民群众。

从辖区来说,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的行政区划,皖东北是以泗县为中心的国民政府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区,位于苏鲁皖交界地带,处于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南、京杭运河以西。从战略位置看,皖东北正处于华北和华中敌后战场的连接地带,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战略目标的前沿阵地,是新四军第四师东进苏北和西进中原的前进阵地,也是阻止国民党顽固派进犯的前哨阵地。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联系了华中和华北敌后战场,沟通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团结作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发展的历史启示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斗争,从沦陷区发展到根据地,辖区从7个县发展到20个县,建立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连接华中和华北敌后战场,顺利实现了中央关于这一地区的战略部署,为坚持华中敌后游击战争,扩大全国敌后战场提供重要支撑。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带给我们诸多宝贵启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回顾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历程,由于战争形势紧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隶属关系变动频繁,最初属于豫皖苏边区;1940年8月,黄克诚率八路军部队南下皖东北后,该地被划入苏北范围;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自津浦路西撤往路东后,皖东北再被划归淮北地区,就是在这么频繁的变动情况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领导,紧跟随中央的部署不掉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能力,站稳政治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发扬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传承弘扬斗争精神,必须牢记八路军新四军和皖东北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邓子恢、彭雪枫、张爱萍、江上青、刘瑞龙、刘玉柱、杨纯等运筹指挥、战斗,留下光辉足迹,建立了不朽功勋;皖东北各级党政军民和在这块土地上成长壮大的新四军四师指战员,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重大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铭记初心使命;坚定斗争意志,敢于亮剑出击;增强斗争本领,善用科学方法;团结斗争力量,动员积极因素,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中,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发行地方流通券,促进经济发展;恢复学校学习,进行抗日教育;组织群众挖“抗日沟”,防止水涝灾害,使得皖东北地区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形成了根据地党政军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亲密联系,为党的群众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赢得民心,守住人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作者单位:宿州市委党校(宿州市行政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