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5月15第九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从百年党史汲取斗争力量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历史启示 毛泽东处理香港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百年党史汲取斗争力量

□ 作者 孙赫东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铸就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百年大党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我们党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书写辉煌的。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营养剂和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斗争智慧,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丰富斗争经验,才能更好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透过百年党史看斗争

斗争是个哲学范畴,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范畴,其实质就是认识、分析、解决矛盾问题,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斗争是斗争主体为了特定目的而借助于某种手段或通过某种方式与客体之间所开展的自觉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斗争是党的固有属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要求。从政党诞生来看,资产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已经占统治地位国家政权的内部,虽有斗争,但更多体现是调和。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跟资产阶级及其代表的国家政权进行斗争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从理论使命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斗争的属性,《共产党宣言》指出:“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斗争是党的光荣传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品格,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克敌制胜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其中敢于斗争就是之一。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无数次奋勇拼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斗争精神,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崇高人格和坚毅品质,成为我们党鲜明的政治优势。这种政治优势贯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并不断生发,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百年流传、生生不息。

斗争是党的制胜法宝。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波谲云诡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依靠顽强斗争才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提出“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新的理论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将其概括为“六个如何始终”,体现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守之难”、达成高度团结统一的“共识之难”、具备长期执政能力的“领导之难”、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的“动力之难”、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革新之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调适之难”,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以敢于刀刃向内的斗争胆魄进行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体悟百年党史敢斗争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斗争形势、斗争对象、斗争环境不断变化,面对艰巨的历史重任,面对难关险关的历史挑战,面对我们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党始终勇于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和自我革命,无所畏惧,敢于斗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

知重负重的担当。面对民族危亡之痛,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只为主义,只为信仰,勇扛救国重任,靠不屈不挠的斗争从大革命失败的血泊中走向井冈山的新生、从长征的艰险走向延安的崛起、从西柏坡的一方天地走向全中国的基本解放。面对国家积贫之弱,中国共产党人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勇扛兴国重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面对人民生活之苦,中国共产党人打破思想桎梏,勇担时代重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勇扛富国重任,由此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面对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勇扛强国重任,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理论和实践新担当。

攻坚克难的勇气。破立国之险,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美帝列强的重压险境,一场敌我力量极不对称的战争,以“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的斗争勇气,敢于亮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兴邦之难,将百年的屈辱标签狠狠踏碎。破踌躇之险,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改革道路的踟蹰难行,解放思想,一次次挑战这一理论禁区,不断艰难向计划经济体制宣战,解破题之难。1992年邓小平再次在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又一重大历史关头,为中国再次指明了方向,对“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这个羁绊改革发展的历史性难题给出了又一个准确解决的方法和答案。破发展之险,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三大攻坚战这一新时代必须答好的答卷,干字为先、实字托底,解治理之难,以前所未有的斗争豪情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自我革命的魄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从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重视和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和胆识解决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问题,不断以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从1927年八七会议破危局,定方向及时清算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到1935年遵义会议与“左”倾教条主义相抗衡,破绝境,寻生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延安整风运动极力肃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破教条,引航程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防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于未然,破难关,答考卷;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破桎梏,承思想,转向实事求是,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破期率,削毒瘤,开启了一场敢于斗争的自我革命伟大工程。

洞悉百年党史善斗争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过复杂的斗争环境,经受住严峻的斗争考验,提升了我们党的斗争智慧,使我们党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百年党史有很多彰显斗争智慧的生动案例,这些斗争案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成长,在斗争实践中壮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从百年党史中抓牢斗争的关键点、关节点,把牢斗争的鲜明指向、站稳斗争的人民立场、掌握斗争关键要素,提升斗争的本领和艺术至关重要。

把准斗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准斗争方向正确方向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百年党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必须坚决维护核心。百年党史证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这样一个大党,必须要有一个党心所向的核心。有了领导核心、全党维护核心,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没有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翻开百年党史,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涵盖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也包括我们实行什么样的国体、坚持什么样的制度。

站稳斗争立场。斗争立场和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就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一切斗争为了人民、一切斗争依靠人民。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讲,“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做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赢得民心。

增强斗争本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实践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真刀真枪磨砺,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要从百年党史的生动案例中剖析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斗争必胜的信念,在斗争实践坚持斗争原则,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把握好斗争的时、度、效,在斗争中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并赢得斗争胜利,不断汲取斗争实践案例的方法力量。

【作者系宁波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本文系2023年第六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项目“党建引领乡村协商民主的耦合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