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3月30第六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作者 韩心灵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指出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生产力,本质上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可见,生产力是由劳动者、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生产要素、自然条件等多要素条件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新”要素区别于传统生产力要素,是在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出现了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和新科技等新要素,这些新要素优化组合的物理化合作用,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在新质生产力要素系统中,更高素质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深入领会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表明,它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高度统一性。

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发展特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人类社会已经从信息化时代迈向智能化时代,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空间虚拟技术等新技术相继涌现,由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带来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新产业、新业态成为生产者必须适应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选择的新宠,创新越来越成为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最重要特征。

新质生产力具有协调发展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一哄而上、盲目上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造成泡沫化。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科研条件、产业基础,统筹协调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发展特质。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摆脱先发展后治理或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质生产力具有开放发展特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胸怀天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吸收利用一切先进生产要素,包括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大数据、金融资源等。同时,技术进步大大拓展了劳动对象,它超越了传统地理空间限制和实体物质形态,更多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尖端技术等将塑造加工对象延展至深空、深海、深地、虚拟空间等领域。

新质生产力具有共享发展特质。新时代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通过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共享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发展成果。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培养好使用好高素质劳动者。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劳动者是适应数智化时代、掌握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战略性人才。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紧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美西方对我国科技的“卡脖子”行为,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组织科技力量,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宜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良性循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此文系校(院)创新工程“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GCZD202201】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