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四个统筹”,即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这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要求。其中,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的基础工程,需要“软硬”兼施,久久为功。我省要牢牢把握融入长三角这个最大红利、最大势能,奋力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敢于较真、敢于突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在“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这个基础性重要着力点上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坚持把区域产业协同作为一体化的主打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历史上安徽是能源、原材料输出省份,与沪苏浙合作以垂直分工为主,这种分工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我省被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近年来,我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总结其中经验发现,只有坚持立体思维,找准定位、扬皖所长,把水平分工作为一体化产业合作的着力方向,才能在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中壮大自身。只有立足产业基础、顺应产业变革、实施创新驱动,才能在部分产业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加快形成安徽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赢得一体化发展的宝贵先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产业分工和布局的基础,只有畅通交通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使我省成为吸引沪苏浙产业等转移的巨大引力场。因此,要加速合肥及沿江、毗邻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步伐,尽快推进公铁水空交通枢纽通道建设,强化与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川渝地区以及“一带一路”贸易往来多通道联系便捷性,为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布局未来。
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体化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带头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我省与沪苏浙发展上的差距,固然有区位、历史和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从根本上讲,还是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软环境上的差距。要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把软环境等高对接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尽快实现与沪苏浙思想观念相融、工作作风相同、营商环境相通。要加强思想观念对接,持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引导各级干部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路径依赖,牢固树立不甘落后、勇争一流、敢于开顶风船等观念。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等待观望、慢腾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作风,大力弘扬“三严三实”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强营商环境对接,千方百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控制营商成本,打造营商环境的“安徽品牌”。
坚持把构建协同对接机制作为一体化的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目前,省级层面与长三角的对接机制比较完善,形成了一大批合作成果,但部分省直部门、市县以及社会组织没有建立系统对接机制。要推进和完善省直部门与沪苏浙对口部门建立紧密对接机制,推动我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企业与沪苏浙开展学术交流、科技攻关、产业合作。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沪苏浙等地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提升素质。与沪苏浙共同争取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营商环境等领域开展改革试点,赋予长三角地区更多先行先试权。在现有政策吃干榨净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系统整理一批我省亟需的政策需求,积极主动联合沪苏浙,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沪苏浙支持配合。认真贯彻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跨区域园区合作”要求,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进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携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第90期市厅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