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12月15第二十三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突破 发挥“桥头堡”作用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产业竞争力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突破

□ 作者 许金菁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安徽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推动产业跨区域合作、产业协同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由于跨区域协同发展涉及三省一市资源和利益的调整,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衔接不紧、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不高、融入全球产业链程度不深等问题。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安徽还需进一步下功夫。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首先,共同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安徽合肥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强与紫金山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等合作,构建从国家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再到省级实验室的链条;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学习上海和江苏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安徽实际完善安徽中心建设方案;共建共享长三角大科学装置,推进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建设提升,构建长三角大科学装置协作网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其次,共同推进科创与产业融合。一方面,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定期梳理可转化科技成果,对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进展以及重大项目研发要及时跟踪,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办好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另一方面,搭建重大产业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科大硅谷”建设,加强与浙大科技园、上海“大零号湾”等合作交流,成为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的全国标杆;共建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带,通过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深化与沪苏浙的科技产业协作。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首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衡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最主要的标准是对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具有控制力。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梳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攻关清单,完善“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联合攻关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计划,集中力量攻关补短板,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给能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企业创新共同体,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升级。其次,高质量承接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安徽要发挥区位优势,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城与城、区与区、园与园之间的深度合作。安徽各地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找准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实行差异化产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利共生,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空间合理布局。最后,协同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健全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联动机制。通过构建跨区域、跨部门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破除行政区域规划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割,跨区域高效配置产业链供应链,建立畅通的长三角区域产业空间体系;充分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作用,开展长三角强链固链补链延链行动以及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进一步扩大产业链联盟的范围,围绕重点领域组建新的产业链联盟,形成跨区域纵向分工、横向联动的协同发展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攻关、市场开拓、技术标准等方面合作,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化“走出去”产业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安徽要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产业开展合作,搭建“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发展项目对接、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平台;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汽车、新能源、家电等优势产业、优势产能集群出海,强化企业跨境支持政策,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和品牌“走出去”;提升长三角产业园区国际协作水平,依托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德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加强合肥中德合作创新园与嘉兴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滁州中新苏滁高新区与苏州中新苏州工业园等合作;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省内有实力的企业到政局稳定、市场潜力大、营商环境好的国家建设产业园区,重点推进江汽集团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园,培育认定匈牙利欧侨科技产业园,提升奇瑞汽车巴西工业园功能,带动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