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12月15第二十三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突破 发挥“桥头堡”作用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作者 王泽强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成员,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肩负重要使命,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提升安徽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作出安徽应有贡献。

加快科技创新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协同体系

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融合是内生动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还拥有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19个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350余位两院院士。安徽在长三角科技创新中举足轻重,近年来,安徽继续下好创新“先手棋”,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成为安徽的金字招牌,为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中,安徽要扬皖所长,积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跨区域、跨部门整合,加快长三角创新链融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携手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安徽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独特优势,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装置+园区+集群”模式,进一步推进上海张江和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联合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协同推进长三角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共享,不断提升重大平台载体创新效能,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建设,推动安徽与长三角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协同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汇聚长三角创新资源,积极打造“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长三角科创金融良性互动。

加快产业创新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融合是关键路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紧密,三省一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协作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6万家,占全国比重近30%,集成电路企业总营收占全国5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近三分之一,全域产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建立。近年来,安徽以“芯屏汽合”和“急终生智”为重要突破口,在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壮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

当前,加快推动长三角产业创新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徽还要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编制长三角产业地图,推进长三角产业集群共建,推动长三角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速融入沪苏浙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有效对接,与沪苏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完善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明确安徽参与长三角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合作路径,围绕长三角产业链环节、重点企业和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以及重点技术分布,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强化“多链协同”赋能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加快人才资源融合,积极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强磁场

科技创新融合和产业创新融合离不开人才的赋能作用,加速长三角人才要素集聚,是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安徽充分利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引才“金招牌”,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国家实验室人才、科学中心人才等政策,创新平台优势正不断转化为人才优势。统计显示,2022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为14万,在全国排第2位,仅次于浙江,安徽外流的人口正在加速回流,还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省人流入。从合肥角度看,常住人口增量居长三角城市第2,仅次于杭州,2019-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年增量分别约为23万人、21万人、9.5万人、16.9万人,合肥人口与人才的聚集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实现人口与人才的净流入。

长三角人才丰富,加快人才资源融合,有利于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凝聚更强大的一体化发展合力。在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安徽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长三角区域内高端人才,建立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积极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依托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健全紧缺人才和团队定向招引机制,为安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积极探索“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聚焦产才融合,打造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到既“引得来”,也“留得住”,更“用得好”。【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