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8月30第十五、十六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努力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为校(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校(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 作者 江又明

安徽文化资源丰富璀璨、瓜瓞绵延,且颇具地域特色。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开创安徽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要用好用活安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做好文化铸魂、文化挖掘、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的大文章,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工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显著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和软实力,让徽文化的金名片成色更足更亮,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做好文化铸魂大文章。文化强省之强,首先是思想理论之强。要坚持不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其贯彻落实到安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安徽红色资源,引导人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宣传学习安徽“中国好人”,发挥榜样力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做好文化挖掘大文章。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地。无论是繁昌县人字洞遗址、含山凌家滩遗址、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遗址,还是遍布各地的古村落、古民居等,都留下丰厚的人类文明印记。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显学”之一的徽州文化,在哲学、文学、医学、建筑、美术等方面独树一帜。《老子》《庄子》《淮南子》等经典巨著,诠释着道家学说的丰富玄妙。桐城派留下的2000余种传世之作,享誉中外。安徽历史文化不仅丰厚,更具多样性、交融性和“通变”创新性特征。要建立健全安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挖掘安徽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全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安徽文化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有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凝聚,要深入挖掘、阐释,才能进一步继承、弘扬。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做好文化供给大文章。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深化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发展文艺事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加强互联网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做好文化产业大文章。要着力提高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围绕加强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壮大“文化皖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安徽文旅资源丰富,要加强全省联动,推进开放合作,突出产业创新,提升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安徽古色、红色、绿色文化优势,做精产品、做足特色、做优服务、做好生态、做强产业,擦亮叫响“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品牌。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做好文化传播大文章。增强安徽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围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强化安徽文化对外传播意识,创新现代传播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长期有效的传播机制。要挖掘安徽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传播内容。突出宣传安徽地域文化符号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构建彰显徽风皖韵的文化标识体系。叙事话语下沉,提升安徽文化的传播效能,将安徽文化精髓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安徽故事,讲好属于安徽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红色文化故事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要丰富传播主体,培育多元多维的传播矩阵,将国内外网络平台、自媒体等传播主体纳入到安徽文化对外传播体系中,充分发挥国内外民间力量的影响力。要注重用户体验,对传播及受众进行大数据分类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精准传播”。要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借力长三角文化交流传播共享优势,全方位塑造美好安徽形象,让安徽文化走出长三角,走向全世界。【作者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科学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