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决策部署。2017年《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施以来,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推动制造业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还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争取更大突破。
着力强化政治建设,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
《方案》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引领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强化和创新企业党建工作。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要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国有企业应根据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用工方式等新变化,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面有效覆盖;非公有制企业可以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等方式,推进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同时加大在一线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工人党员比例,吸收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到党组织中来。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应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不断夯实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大对产业工人的精神激励。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积极开展劳模评选活动,扩大产业工人在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群团表彰中的比例,切实增强产业工人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
着力打通晋升通道,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方案》强调,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纵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工人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产业工人职业发展路径单一,晋升空间和成长通道相对狭窄,职业发展出现所谓“天花板”现象。企业应通过改革制度、提高技能、增加机会等措施,拓展产业工人向上的发展空间。
建立科学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企业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实际技能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相联系的发展机制,切实解决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中的“独木桥”“天花板”问题。改革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相衔接、相转换的管理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打破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评价界限,建立技能岗位与管理岗位、技术岗位相对应的等级制度,推动高级工、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与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制定政策鼓励产业工人积极参加竞赛,在竞赛中崭露头角,拓展自身职业上升通道。
着力完善技能形成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优化升级,特别是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对工人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推动职业教育增值赋能。政府要增加财政向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应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完善企业培训体系。落实企业培训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企业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重点工种、重点工艺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建立技术创新与交流体制。制定政策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常态化开展职工创新创业活动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技术人才交流研讨、技术工人专业提升培训和名师带徒等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推动建成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着力改革薪酬体系,提高产业工人经济地位
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逐步建立适应经济发展、企业实际和员工期盼的薪酬分配体系,促进产业工人增收。
改革薪酬机制。企业应完善最低工资、市场对标、业绩目标、产业发展调整和合理增长机制,重点增加一线工人的薪酬待遇,让广大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优化分配机制。实行重实绩、重贡献、差异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工资增长要向关键岗位、科研开发和生产一线岗位倾斜。员工按职级确定薪酬水平,在薪酬设计上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将技能级别与工资挂钩,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的含金量。通过年薪制、协议薪酬制、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分红、岗位分红等多种激励分配方式实现薪酬与岗位、技能、业绩和企业效益挂钩。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支持创新创造。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在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先进操作法应用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支持优质项目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强化技术创新奖励,加大创新能力在技术工人评价中的权重,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此文系安徽省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省委党校课题组调研成果,执笔人:张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