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8月30第十五、十六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踏访皖东抗战旧址:一堂淬炼“政治三力”的现场教学 挖掘和运用好蒋家河口战斗的育人功能 从朱德致许小鲁、刘挹清的信看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 袁国平家书中的赤心报国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和运用好蒋家河口战斗的育人功能

□ 作者 陈太亮

87年前的初夏,新四军四支队九团一部在巢湖市银屏镇三胜村的蒋家河口设伏,与日军巢县守备队激烈战斗,成为新四军东进敌后抗日首战告捷的标志性战役。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开发蒋家河口战斗的现场教学,就是利用该处红色文化资源,对党校学员进行党性锤炼和理想信念教育。

此次现场教学,以“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借助蒋家河口战斗遗址纪念碑、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和新四军战士铸铜雕塑三个场景,聚焦“为什么敢说是第一枪、为什么会在巢湖蒋家河口打响、为什么说只打了一枪、为什么能首战告捷、有何重要意义、传承什么样的红色基因”六个关键问题。让学员真正了解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真切感受当年新四军将士抗日救亡的英勇无畏,真实体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在肩。

课程特色:做到“四个注重”,提升现场教学效果

注重现场感。现场教学与课堂授课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现场感。蒋家河口战斗的现场教学,主要依靠三件事物营造现场感:一是战斗遗址,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的战场环境,深入理解当年新四军为何选择在这里伏击日军,理解为何“第一枪”会在这里打响;二是纪念碑,庄严的纪念碑,给学员带来一种肃穆的氛围,纪念碑上的浮雕又能带领学员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三是纪念馆,纪念馆内收藏的老式枪械,让学员真正体会虽然当时新四军武器装备落后,但依然敢于打响东进的第一枪。

注重新解读。对于蒋家河口战斗,很多学员都已经有所了解。要想提起学员的学习兴趣,需要深入挖掘史料进行新解读,故事新说。为此,现场教学设置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为什么蒋家河口战斗被称为“第一枪”?从党史认定、军史认定以及史实清晰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二是“第一枪”为什么会在巢湖市的蒋家河口打响?从日军西进武汉的路线、新四军东进抗日的路线、蒋家河口进可攻退可守且便于伏击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这两个问题,既能带来新鲜感,又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本身也是认识了解蒋家河口战斗的重要内容,合乎教学逻辑。

注重丰富度。蒋家河口战斗虽然意义重大,但规模其实并不大,战斗经过也不复杂,要让教学生动起来,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丰富。现场教学选择了三个故事:一是只打了一枪,主要靠川军赠送的手榴弹解决战斗的故事;二是战斗打响前三位战士的悄声对话;三是九团团长顾士多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的遗诗。通过这三个故事,这场战斗的传奇性、人物及部队的鲜活性得到充分展现。

注重结合性。既然是党性教育,那么现场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讲故事,必须与学员自身相结合,能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因此,在现场教学的最后一个部分,紧密结合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6次重要讲话中对青年干部提出的要求,结合新四军在这场战斗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提炼出三点:一是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二是舍生忘死、一心为民;三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引导学员们传承宝贵的红色基因。

课程启示:坚持“四个要有”,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

利用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对学员进行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校重要的教学方式。蒋家河口战斗现场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主要体现为“四个要有”。

要有目的性,避免为讲而讲。蒋家河口战斗现场教学将“传承什么样的红色基因”作为压轴内容,就是为了让学员们明白,现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得到党性锤炼,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这为我们指明了党史现场教学的方向,也是根本遵循。党校教师在这类现场教学中,必须明确目的性,紧扣“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既要讲清楚革命先辈是怎么干的,也要讲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学了之后怎么干的问题,引导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要有准确性,避免史料错误。蒋家河口战斗现场教学所采用的史料,均摘自权威党史书籍。对于“只打了一枪”这样的传奇故事,虽然这个说法来源于地方党史从业者对战斗亲历者的采访,但为了确保准确性,同时采用了权威地方党史书籍中相关段落进行有力的佐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针对党史现场教学,党校教师一定要坚持政治原则,坚持取材党史权威教材,对于一些非正规出版物和非主流媒体的观点和信息,要认真加以甄别、核对,没有权威出处的、拿捏不准的切不可主观臆断,更不能为了博眼球信口开河。

要有创新性,避免因循守旧。蒋家河口战斗的现场教学,抓住“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的权威性,以及这个“第一枪”为何会在巢湖市的蒋家河口打响这两个关键问题,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现场教学的效果。当然,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对党史材料的全面系统深入掌握之上的,需要负责现场教学的党校教师深入挖掘史料,精心设计课程,从现场教学的逻辑出发,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要有典型性,避免举例不精。蒋家河口战斗所涉及的人物和故事众多,最终我们选择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只打了一枪”能够增加这场战斗的传奇性,同时也能说明新四军积极抗日赢得了国民党领导的川军士兵的认同和肯定;战斗前三名战士悄声对话的故事,展现的是“真正的勇气,不是不感到恐惧,而是即便害怕也选择前行”,让新四军战士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顾士多的故事,能够让学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四支队九团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同时,也更加鲜活展现了新四军指战员的可爱可敬。所以说,面对丰富的党史素材,党校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学深一步,精准取材,在现场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最为典型的人物和事例,起到直击人心的效果。(作者系巢湖市委党校教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