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4月15第七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坚持教研咨一体化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赋能城市转型 锻造时代答卷 霍山县委党校:推动基本培训在基层党校见行见效 滁州市委党校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体备课会 合肥市委党校组织召开新进教师学习交流会 铜陵市委党校举办2025年度全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 芜湖市弋江区委党校打造“奇瑞新能源 iCAR工厂”现场教学课程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教研咨一体化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 作者 黄 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马鞍山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作用,坚持教研咨一体化,全面深入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培训和研究阐释,以实干实绩彰显党校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智慧。

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市委党校将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和基本培训班次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全面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优化教学布局,构建多维体系。精心打造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论概述课程为核心,各关键领域改革课程为重点,结合马鞍山实际开发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智造名城建设”等特色课程为延伸的专题模块,推进全会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深刻进头脑。同时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2020年在马鞍山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聚焦打造“三地一区”,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本土实践,将钢铁之城转型为生态福地的改革案例转化为鲜活教材。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能。推行“四维教学法”:案例教学还原改革场景,如通过“马鞍山钢铁智造转型”案例解析传统产业升级路径;现场教学打造“行走的课堂”,在薛家洼生态园、凌家滩遗址等16个现场教学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研讨式教学激发思想碰撞,举办“学员讲坛”“读书交流”等活动,让学员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拓宽思路、共同提高;情景模拟提升实战能力,开设“情景模拟课堂”,让学员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深化理论宣讲,传播党的声音。组建“教研名师宣讲团”“青年教师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以“微党课”“庭院党课”等形式,用乡音土语解读全会精神。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10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1万余人次。同时,建立“县区党校联动宣讲”机制,选派骨干教师赴各县区委党校开展专题辅导,帮助县级党校教师深入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推动做好基层宣讲工作。

强化研究阐释努力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市委党校以全会精神为科研攻关核心方向,构建“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实践转化”全链条科研体系,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实现教研咨一体化。

加强协同攻关,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建立“1+3+N”科研协作机制:“1”即校学术委员会统筹,“3”即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管理学三个教研室协同,“N”即通过社科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与长三角党校联盟、在皖高校、市直部门等合作。去年以来,围绕全会精神申报立项省级课题3项。同时将《安徽乡村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马鞍山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案例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让学员深入了解马鞍山乡村振兴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方向。

聚焦重点领域,产出高质量成果。紧扣全会提出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求,开展前瞻性研究。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域,形成《“公平竞争审查”的实施分析及措施优化》《“马鞍山地域文化标识”的选择和路径》等决策咨询报告22篇,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在《学习时报》《行政与法》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基层治理领域,完成《进一步推动我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对策建议》等调研报告,“建立备案会商制度”等政策建议被采纳进入决策。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决策提供了参考,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其中《厚植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的马鞍山“沃土”》中的案例,被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鞍山实践”案例教学,让学员了解马鞍山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强化咨政研究为党委、政府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撑

市委党校建立“需求对接—研究攻关—成果转化”闭环机制,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并将咨政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助推教研咨一体化。

精准对接需求,把脉发展症结。建立“月对接”机制,定期与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直相关部门沟通,梳理改革攻坚重点问题。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等市委中心工作,组建5支调研小分队,深入县区、园区、企业开展蹲点调研,形成《塑“消费场景”兴“文旅产业”》等调研报告,获市主要领导批示并推动实施。《长三角发达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经验及镜鉴》报告中的案例,被用于“高质量发展”专题模块的案例教学,让学员了解马鞍山发展主导产业的路径和措施。

推动成果转化,释放决策效能。建立“三单管理”制度:问题清单由部门提需求,研究清单由党校领任务,成果清单由双方共验收。2024年以来,已转化应用咨政成果18项,其中《我市发展银发经济的对策建议》《新形势下马鞍山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推动马鞍山相关政策措施优化调整。

构建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建立“咨政报告—领导批示—部门落实—党校跟踪”全链条机制。对获领导批示的咨政报告,由党校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落实评估,形成“二次反馈”报告。这种反馈机制不仅提高了咨政服务的质量,也为教学提供了跟踪研究的案例。如《关于加强凌家滩遗址政府立法保护的建议》获批示后,党校联合市司法局开展跟踪研究,共同推动凌家滩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的立法审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市委党校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教研咨一体化改革,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品牌、更具前瞻性的思想理论高地、更具实效性的决策咨询智库,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党校力量。

【作者系马鞍山市委党校副校长。本文系2024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教研咨一体化专项课题结项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