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考察时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八年来,金寨人民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认真研究红色历史、精心搜集红色故事、倾力编纂红色书籍、广泛开展红色宣讲、积极传承红色基因。特别是202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金寨县要争当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县”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务实创新,不仅切实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了大别山精神,而且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24年10月17日至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如何进一步做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工作?以此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提高认识,始终坚持红色引领。全县上下要加强学习、提高站位,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独特的县情、发展的需要来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县委、县政府应成立高规格的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工作领导组,协调全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产业培育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真正把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目标细化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深化研究,持续引来“源头活水”。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既要对红色文化资源从横向与广度上进行整体宣传,又要从纵向与深度上进行深入研究。就金寨而言,一方面要向内挖潜力,着力解决红色文化研究方面存在的历史研究多、开发利用少,军史研究多、党史研究少,土地革命时期研究多、其它历史时期研究少,红色人物研究多、红色精神研究少等“四多四少”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向外强支撑,深入调研、选准课题,及时通过安徽省哲学社科平台发布金寨亟需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课题。深化金寨革命史研究,持续加强基础性、系统性研究。积极抢抓与上海市青浦区对口合作机遇,加强对蒋光慈等金寨籍革命人物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研究。加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研究,以“两库建设”“希望工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特色鲜明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挖掘、总结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牺牲奉献、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加快发展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大别山精神”。
突出重点,着力打造传承高地。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中心城。将梅山老城区定位为展示金寨红色历史全貌的核心区,集聚要素、加大投入,有序推动改造提升。依托老城区EOD项目,对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重新布展、新建希望工程纪念馆等,加快规划设计、及早开工实施,努力打造金寨红色地标。以此为契机,将梅山老城区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综合体。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重点镇。重点打造汤家汇、南溪、斑竹园(包括果子园、沙河)、燕子河(包括长岭)、麻埠和流波等几个区域性红色经典景区。每个乡镇要确立不同的红色主题,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展陈和重复性讲解。规划设计和统一全县的红色标识,总结提炼红色宣传标语,用心打造风格鲜明、独具特色的金寨红色IP。加快实施红色印记工程。在城乡建设、景区建设等关键节点上,建设一批体量大、上档次、视觉冲击力强、适应大众“打卡”需要的标志性红色主题建筑。对县城主城区、重点乡镇、重要旅游线路等进行红色氛围营造,在市政建设、夜景灯光、餐饮住宿等方面充分融入红色元素。
做靓品牌,积极扩大对外影响。精心打造“核心”阵地。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作为红色基因展示和传承的核心阵地,聘请高水平团队对该馆重新布展工作进行高标准设计。丰富布展大纲,拉长展陈时间,拓展展陈空间。将金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成就纳入布展范围,进行专门展示。持续打造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快金寨干部学院(金寨县委党校)建设步伐,不断开发红色课程,努力提升红色教育水平。精心打造精品教学线路,积极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探索将天堂寨、马鬃岭、梅山、响洪甸水库和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纳入“绿色振兴发展”“两山理论实践”现场教学点。借鉴延安、井冈山等地做法,将社会化“红培”作为金寨干部学院培训教育的重要补充,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红色培训。加快建设红旅基地。切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与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对县域内“红绿蓝”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建设水平,着力提升旅游精品线路质量。丰富红色旅游形式和内容,用心用力用情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研学基地,积极开设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实景实战”课程。
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成效。继续用好传统手段。深入开展送红色基因“七进”活动,广泛开展红色宣讲。坚持“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突出学校主阵地,持续实施“红苗工程”,充分发挥《红色金寨》系列教育读本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倾力推出一批反映金寨革命历史、宣传老区红色文化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拍摄红色微电影、创作红色歌曲、打造红色实景剧。充分发挥网络作用,通过推送红色文章、红色图片、红色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金寨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历史。对全县重要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等有序开展数字化采集,推进金寨红色基因库试点成果运用。适时举办峰会节庆活动。将红色研究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争取举办以“大别山精神”“红色金寨”“老区振兴”等为主题的研讨峰会。在全县层面探索策划既能融入红色元素、又能体现大别山民情风俗的节庆活动,努力做到“一年一届、年年举办”,不断扩大金寨的红色影响力和吸引力。
优化措施,切实筑牢各项保障。实施“+红色”工程。全县上下要将红色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的始终,从总体谋划到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与红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时时处处体现“金寨红”。加强队伍建设。倾力引进红色研究专业人才,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发挥老同志积极作用,壮大专兼职红色讲解员队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红色文化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资金保障。认真研究中央和省有关红色文化发展、红色基因传承方面的规划、政策,及早谋划和编制一批建设项目,积极对上争取。整合县内相关项目资金,统筹实施红色项目。尽快设立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建设专项资金,努力让“挖红色资源、做红色研究、搞红色开发,建红色场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传红色基因、打红色品牌、兴红色产业”成为金寨老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切实为革命老区的现代化建设提质增速、赋能增效。【作者系金寨干部学院(金寨县委党校)原副(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