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党建工作是打基础立长远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实践实干实效。为了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各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书记项目”即是借鉴抓经济项目的运作方法,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责任落实、资源调配和考核评估,旨在破解基层工作中的难题、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互促,切实将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也是解决基层党建压力“层层递减”难题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对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书记项目”为抓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键小事、基层民生实事和社会治理难事,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的实践探索
坚持问题导向,调研先行推动精准“选题”。包河区“书记项目”按照“小切口、精细化、不搞面面俱到,有难度、有价值、示范引领性强”的原则,在项目选题上聚焦基层党建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坚持问需于民,确保项目“谋得实”、“瞄得准”。包河区委组织部“点题”梳理出15个重点领域的立项方向,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根据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分析评估,深入开展调研后“领题”。2024年包河区共确定“书记项目”778个,内容包括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促基层治理、新兴领域党建、党员教育管理等十多个重点方向。
坚持目标导向,党建引领推动合力“答题”。包河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凝聚各项资源向项目倾斜,把居民党员,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成员、志愿者、各类执法力量、共建单位等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利用党建联席会把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和共驻共建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辖区共建单位共同参与“书记项目”,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薄弱、资源不足等瓶颈问题。如望湖街道望湖社区与省纪委、省委党校、省发改委等46家单位结对共建,实施“爱在楼栋友邻相伴”的“书记项目”。通过精准选题立项、书记牵头领办、各方合力攻坚,形成了“抓住一个人、示范一班人、带动一群人、解决一堆事”的牵引效应。
坚持结果导向,实绩问效推动精彩“结题”。在“书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包河区委组织部强化跟踪指导、实施总结验收,实现措施落在一线,成效显在一线。用好考核“指挥棒”,将“书记项目”实际成效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月一报送、一季一调度、一年一总结”原则,每月研判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直接到基层一线召开调度会议,通过提示单管理、定期调度、跟踪督查、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实时跟进“书记项目”进展。2023年以来,全区认领了书记项目近2000个,解决了物业矛盾调处、环境卫生整治等各类问题5000余件,形成了“万+星火工程”“有事好商量”“迎邻议事会”“邻聚力”工程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基层党建品牌。
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的经验启示
针对如何开展“书记项目”,我们既要站在基层书记的维度去分析,又要站在管理部门的维度去研判,主动推进组织工作与基层党建的“双向奔赴”。
在目标定位上坚持“高位推进”,把握项目“发力点”。“书记项目”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为遵循,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服务保障改革事项,实施重点项目攻坚,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层组织部门举办党组织书记“书记项目”专题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专业培训,邀请前期项目典型案例的相关书记现身说法,传授经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去“书记项目”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学习经验。建立完善“书记项目”的“赛马”赛道,鼓励基层书记从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入手,做到精准选题、积极破题和有效解题。
在项目规划上坚持“靶向甄选”,培育项目“金种子”。以“服务发展大局、聚焦群众利益”为重点,将重大发展任务、重要试点工作等融入“书记项目”范畴,指导基层甄选影响和制约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短板弱项作为立项项目;建立“优秀书记项目库”,梳理一些具有示范性、推广性“书记项目”纳入基层“优秀书记项目库”。成立工作专班,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节点,全面深化职能部门党组、下属基层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双向服务,通过实地走访、汇报成果、督办进度等多重举措,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责任。
在组织实施上坚持“书记领跑”,按下项目“快进键”。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书记项目”第一责任人,要凝聚各方优势,确保项目攻坚有力,坚持以“大项目”的理念全面凝聚发展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项目实践,坚持“党建+项目”矩阵式管理,将党建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以党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提高实效。要引用管理理念,确保项目要素有管控,坚持打造特色品牌,找准党建工作和实践创新的结合点,统筹部署“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夯实党建“神经末梢”,并在实践中形成以“书记项目”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实施一批项目、破解一批难题、推出一批创新成果”的目标。
在管理赋能上坚持“闭环管理”,实现项目“大丰收”。研究制定《关于推行党组织书记抓“书记项目”的实施办法》,从制定实施办法到项目申报、评估立项到组织实施、跟踪培育、动态调整、审查验收,再到总结推广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形成“月度巡查、季度通报、半年观摩、全年评比”的考核体系,不仅采取听报告形式,还通过现场察看、调研走访,延伸听取服务对象、业务部门及普通群众意见,全面推动“书记项目”抓出实效。同时,在下拨基层党建专项经费中列支专项奖补资金,确保“书记项目”落地见效;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合理设置“书记项目”考核权重与指标分数,把优秀“书记项目”和年底绩效和考编转公中的加分项挂钩,给予“党建工作优秀组织”“明星书记”等精神荣誉奖励,营造学有标杆、行有示范、互学共进的浓厚氛围,并通过全面固化“书记项目”实践成果,做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书记项目”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党组织建设与发展中心工作在目标、行动、成效上统一。
【作者单位:合肥市包河区委党校;本文系202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合肥实践研究(2022CX504)、2024年度安徽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书记项目”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实证研究(QS20240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