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途径。不同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其独特的绿色发展理念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究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涵、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激活其生态内核,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而新质生产力则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求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开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范畴,创造性地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函数,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路径,体现了人类关于人与自然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总结和理性升华。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然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决定它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因此,坚持绿色发展必然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次,绿色发展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不断降低生产对能源环境的损耗,追求高产出低能耗、高质量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两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生产力要素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居于主要地位,而在当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以数据资源、算法算力等为标志的新型生产要素纳入日常生产过程中并发挥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新征程上,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协同发力在共同促进经济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实现辩证统一。
激活新质生产力生态内核的路径
一是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绿色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产品优质且生态协调。一方面,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比如,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适合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产业文化,推进企业绿色生产入细入微。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谨防“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配置。二是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一,要树立勤俭节约的绿色消费理念,自觉推崇和传播绿色文化,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其二,丰富劳动者的环境保护知识,激活其生态环保意识,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关系。三是打造多元共治的绿色治理模式。环境治理是一项长远而系统的工程,任何单一主体的治理范式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理失灵”。因此,不仅需要发挥政府在绿色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市场和社会的功能,凝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元主体合力。同时,通过新技术赋能精准绿色治理,拓展数字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场景,提高绿色治理效率。
新质生产力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内涵,应“顺势而为”地激活其生态“内核”,使其自身能够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者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第5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