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体制

作者 郝政
2024-06-06  浏览量:77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和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两次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可以看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而科技体制改革是其中重要一环。那么,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如何?为什么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如何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体制?这些都是需要解读的问题。

新时代科技体制的改革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果显著提高。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也做了相应部署。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目前我国科技体制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2012年至2023年,我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从1.03万亿元增加到3.3万亿元,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跃升至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6000亿元增加到6.14万亿元,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当前仍需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来解决的问题

一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虽然具有联合国公布的全部工业门类,但重大、原创性成果较少,特别在基础软硬件、基础材料、高端芯片、工业母机等方面的技术还有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二是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引领与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创新的资源仍然缺乏。主要表现在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和资源相对缺乏,而这些资源正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支撑。三是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同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要求仍有差距。表现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对接不够,技术开放合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很多是长期存在的难点,与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仍有差距,需要通过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加以解决。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体制的现实路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释放创新活力和潜能。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高效组织体系,形成推进原始创新的强大合力。如探索建立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国家实验室体系,科学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改革创新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

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此,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优化科技力量布局,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规律。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为科技投入产出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如从“0-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需要“试错前行”,需要构建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遴选机制;全新赛道的初始市场需求有限,需要支持创造早期应用市场,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的推出,即是在市场有效需求体量尚不能满足未来产业的情况下,提前培育低空经济发展;产业格局的重塑需要政策倾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弥补产业化早期的市场失灵。

新质生产力正在发展中,科技体制改革也在推进中。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质生产力一定能够茁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

上篇:编者按
下篇:激活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核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