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动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作者 孙守领
2024-05-09  浏览量:230

“两个结合”是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其结果就是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进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发展。

从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看,“两个结合”能够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而且还包括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经济活动等;同时还由中华各个民族文化共同组成,汇聚江南沿海文化、中原地区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等。在这些中华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部分,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中,尤其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上,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共同塑造。

“两个结合”能使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贯通,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

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看,“两个结合”能够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千五百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古代,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目前,世界上还存在许多文明。这些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要相互尊重、交流互鉴,而不应该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阻碍。一方面,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对不同文明持有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能够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能够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凝聚文明共识,坚持求同存异,不搞文明对抗,不搞文化霸权,不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两个结合”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并从世界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从中华文明自身的内在要求看,“两个结合”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发展。伴随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中华文明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发展,即基于现代化转型催生的新的人类文明类型。

一方面,“两个结合”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而不是别的什么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高度融合而成的实践创新和术语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具有中国文明的突出特性,也具有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性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赓续古老文明的文明形态,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文明形态;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文明形态,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文明形态;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增强了信心,为人类建设更美好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路径选择。

另一方面,“两个结合”是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底蕴、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特征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文化思想资源,进行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要始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以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本文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GCZD202201】

上篇:“两个结合”结晶: “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篇:坚持“两个结合”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