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两个结合”结晶: “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者 姜华有
2024-05-09  浏览量:249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首要的、根本的是坚持以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党的二十大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升华。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仁爱”、“仁政”,要求统治者关心民生,注重民众的福祉。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本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传承和弘扬。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坚持和发展,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据。我们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实际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中国人的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重要原则。自信自立是我们应对挑战、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民族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奋斗。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实践运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恪守正道、革故鼎新”思想的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守正,正就正道即规律,就是要守住规律、坚持真理。党的二十大对于党员干部做好守正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三个不动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因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立足本国的国情。创新则是在守正基础上伴随时代发展破旧立新、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用以指导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以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故鼎新精神。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观点的坚持和运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意识、忧患思维的继承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每个问题的形成都与该问题背后的矛盾紧密相关。解决问题都必须理解其背后的矛盾性质,正确识别并深刻分析矛盾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坚持问题导向,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问题意识的文化传统。《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引用《周易·系辞下》名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意在告诫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应对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点、系统观点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系统思维的继承和升华。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对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把握,要求人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必须将事物置于广泛联系中考察,认识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深刻的系统思维,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和生活现象整体、辩证的理解。中医学说也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它将人体视为一个微观宇宙,各器官系统相互联系,通过经络、气血等概念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追求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健康状态。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思维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观”的弘扬和升华。唯物史观认为,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扩张,人际交往和商品贸易跨越了地理界限和国家边界,不可避免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国家、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融入并成为整体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天下一家”“协和万邦”“德必有邻”“达己利人”等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作者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创新工程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GCZD202201】

上篇:没有了
下篇: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动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