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提出“发展银发经济”的改革举措。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滁州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市情。2023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8.2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6.83%,与2010年相比,上升6.08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挖掘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渠道。滁州应把握发展机遇,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银发经济的科学内涵
我国学术界对银发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银发经济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从国家不同时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来看,使用过老年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养老产业、康养产业、健康产业、银发产业、银发经济等多个概念和说法,一般认为银发经济的外延大于银发产业、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养老产业等概念,而养老服务业、康养产业、健康产业等概念则是包含在银发产业中的具体业态。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界定了政策语境下的银发经济的内涵,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这表明:第一,银发经济的服务对象不仅仅限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还涵盖其他涉及养老准备经济活动的人群,对应“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第二,银发经济是跟银发人群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和行为的总和,它不仅仅是产业,也包括事业。既要满足老年人就餐、就医、照护、文体等事业范畴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又要为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比如发展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产品、老年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潜力产业。
发展银发经济的良好基础和短板不足
截至2023年底,滁州市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5235.44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已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医、食、住、行、娱等各方面需求巨大,发展银发经济市场前景广阔。滁州市近年来在发展银发经济上,既有良好的基础,也存在短板不足。
发展基础。滁州市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和安徽省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安徽省智慧养老产学研基地,养老服务工作连续6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扬,养老事业发展较快。医药器械、健康食品作为滁州市八大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初具规模,发展老年用品产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康复辅具器具产业等银发经济产业基础较好。同时,滁州市区位交通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生态资源丰富、景区景点富集,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基础和条件。目前与上海市嘉定区、南京市、苏州市吴中区等地签订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服务合作协议,培育长三角康养基地4个,吸引国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来滁运营养老机构、承接服务。
短板不足。一是缺乏对滁州市银发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当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养老事业方面,对银发产业发展的长远谋划和规划不够。二是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大多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仅提供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缺乏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及健康指导等功能。且服务质量总体不高,医养融合不够紧密,“智慧化”水平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三是银发产业发展较缓慢。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品牌化、连锁化经营不够,难以做大做强;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缺乏集康养、护理、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性、大品牌康养项目。四是政策引导支持不足,银发市场潜力和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方向。结合滁州市经济发展基础和现实需求,长远谋划银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探索具有滁州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银发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联动作用,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要“保基本”,聚焦急难愁盼,建立健全覆盖全体老年人、普惠均等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促发展”,运用改革思维、改革办法,进一步整合盘活资源,充分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银发经济潜力产业。
聚焦民生需求,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嵌入助餐、助浴、助医和探访关爱等老年人高频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等形式,鼓励养老机构、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探索发展以志愿服务、邻里互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完善资格审批、医保报销等政策体系,实现“医”“养”无缝对接,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养老机构提供内部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代管养老机构等医养融合模式,让老年人养老有“医”靠。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引导养老服务企业、专业养老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智慧+康养”服务,应用“功能实用、方式好用、老人会用”的可穿戴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助行机器人等养老智能产品,推动养老供给升级,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立足资源禀赋,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医药器械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发展文旅康养、中医药康养等特色产品业态,打造“医药、养老、健康、护理、旅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提升科创平台建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先进科创能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支持滁州大健康与养老产业研究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校地双方优势,加强创新资源对接,紧扣产业发展现实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更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银发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强化要素保障,激发银发市场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制定和完善用地用房、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激励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营造居住环境适老、社会环境敬老、数字环境助老、法律环境护老的老年友好环境。创建安心放心老年消费环境,开展老年消费教育,提升老人识骗防范和理性消费的意识与能力;规范老年消费市场,完善老年人消费维权渠道,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作者单位:滁州市委党校;本文系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3-2024年度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ZDXKT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