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7月31第十四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作者 张晓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重大论断明确了改革到底往哪里改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的关键内容。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改革的方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改革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改革的目标—要“满足人”。改革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多种要求,不仅要满足大多数人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成长需求和权利需求等;二是改革的主体—要“依靠人”。改革要充分依靠绝大多数人,也就是说,要使绝大多数人参与其中,而不是充当改革的看客;三是改革的对象—要用“制度”来“引导人”。改革最关键的就是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制度,改革形成的新制度要能够激励大多数人,同时约束大多数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四是改革的手段—要靠提供“资源”来“装备人”。改革要能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最好的资源配置条件,如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自然资源等;五是改革的支撑—要用“分工”来“安置人”。改革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提高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效率,使绝大多数人各得其所。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李瑞环同志曾经说:“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群众最可敬”,是指他们是历史的主人,历史上一切大的进步无一不是人民群众的功劳;“群众最可爱”,是指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群众最可怜”,是指群众的确有许多实际困难,但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群众最可畏”,是指如果把他们惹怒了,不管什么人、多强大的政党最后都得垮台。“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改革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勇气、魄力、坚毅,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在革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不断强调群众路线,也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改正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不断有所突破、有所改进、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这个路线的核心问题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改革最首要的前提就是充分认识人民群众蕴含的磅礴力量,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定人民立场。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革命和建设需要尊重群众的创造,改革同样需要尊重群众的创造。最大的创造力在基层、在群众,小岗村、华西村……正是这一个个在全国地图上难以标出的“小地方”,将改革的潮头一次次推向新高。责任田、“大包干”,正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推动了一次次制度创新。民间“高人”很多,很多新鲜经验都来自民间和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眼睛向下”,善于汲取,“海纳百川”。尊重群众的创造必须了解群众的需求。有人说“摸着石头过河”过时了,现在流行顶层设计。石头是什么?就是实践,就是群众,就是群众的实践或实践中的群众。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到实践中去“摸”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顶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由此可见,“摸石头”是科学顶层设计的前提。“摸石头”永远不会过时,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而了解群众的需求,不单单是了解群众的现实需要,更要重视群众对发展的思考。在政策的反馈上,要善于发现群众实践的新生长点,并义无反顾地给予支持,实现新的突破。所谓创造,就是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发现并肯定群众的这种首创,既需要领导者具有机敏的洞察力,也需要勇气。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伟大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长期坚持的价值导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总体来说,在主体上,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在方法上,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