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以少胜多的奇迹。我省作为淮海战役主战场和总前委所在地,拥有大量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把淮海战役红色资源打造成红色文化品牌,对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红色文化品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遗址相对分散,管理统筹难度大。以淮北市为例,该市共有淮海战役遗址遗迹43处。其中,濉溪县境内的30处遗址散落在8个镇10多个村庄,点与点之间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分散在相山区、烈山区,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年久失修,这些散乱的遗址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资源挖掘不深,文旅融合不够。对淮海战役红色文化精神、时代价值缺乏深入系统挖掘。旅游开发程度较低,缺少互动式、体验式旅游项目,文创产品、纪念手办等衍生品少之又少。红色文化与皖北地区的特色民俗、乡村旅游、研学教育等融合不够,红色文化资源集群效应不明显。
运作模式单一,缺乏市场手段。目前,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作为公益事业来发展,用市场逻辑推进产业发展力度不大。景区运营理念落后,营销手段较少,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专业人才。此外,受行政区划等限制,豫皖苏跨省域旅游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区域旅游合力有待增强。
扶持保障较少,产业发展缓慢。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规模大、见效慢,目前,在财政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力度不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下降,发展皖北地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存在困难。
打造淮海战役红色文化品牌的对策
整合现有资源,丰富精神内涵。理顺管理关系,在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经营权、管理权统一交给国有文化企业统一运营管理。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原则,将小而散的无名烈士墓集中迁葬烈士陵园,实行规范化管理保护,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面收集整理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文物史料,对现存的指挥部旧址草庙(古饶镇草庙村)进行扩建升级,建设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陈列馆。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小推车”“一根小竹竿”等典型事迹,丰富淮海战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开发旅游产品,推动融合发展。加快淮海战役双堆集红色战地公园等主题公园建设,开发更多文创商品、旅游特产等,同时,加强与省市传媒中心、文艺院团等深度合作,增设VR模拟、实景演出、真人体验等互动性、沉浸式项目,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转化,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开展“红色文化+党性教育”,打造以双堆集干部学院为龙头,临涣文昌宫、韩村小李家、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支撑,多个红色文化资源现场教学点为依托的“1+3+N”红色培训联合体。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游”,积极向中小学校推广承接红色研学、户外拓展、夏令营等业务,把红色景区建成少年军校。开展“红色文化+乡村游”,结合韩村小李家生态农业,发展林果采摘、休闲观光、庄园美食等特色农家乐;依托临涣古镇文化,打造民宿客栈、茶馆戏曲、乡村节事等旅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集体经济。
深化区域联动,扩大宣传营销。加强与徐州、永城等周边城市交流合作,组建淮海战役红色旅游联盟,构建资源共享、线路对接、游客互送、市场互动、效益共赢等机制,打造长三角地区跨省域红色旅游协作区。引入专业力量,在创意设计、品牌策划、项目建设、景区运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行职业经理人、绩效管理等制度,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利用新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组织知名网红、直播达人等,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扩大淮海战役红色旅游知名度。
加强政策扶持,探索多元发展。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用地供给、税收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专项项目资金、专项债,由财政资金先期注入一定发展培育资金。搭建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用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鼓励引导文旅企业发展餐饮酒店、物业管理、旅游运输等业务,分散运营风险,提升创收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鑫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