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抗日根据地(以下简称“淮北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群众工作的成功实践在中国抗日根据地史上创造了光辉的历程。正如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共产党人方可“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淮北区党委在群众工作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了根据地党政军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亲密联系,为党的群众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把组织群众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首要步骤
农救会群众组织。在淮北区群众组织中,农救会是核心力量。毛泽东强调,“农民是目前中国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淮北区党委在《萧县农民救国会章程》中指出:“农救会以团结农民,拥护抗日军队及抗日政府,扩大游击战争,创造抗日根据地,并谋本身政治地位提高,及生产改善为宗旨。”此后,淮北区农救会普遍建立起来。
工救会群众组织。工救会成员主要是手工业劳动者。淮北区党委通过组织工救会,充分调动工人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发挥工人群众的特长,又充分保障工人的合法政治权利和正当的经济利益。此外,在淮北区党委的领导下,工救会成员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办各种作坊和工厂,生产农业生产需要的农具,以满足淮北区农民群众的需要。
青救会群众组织。青救会以青年为主体,建立了青年抗日自卫队、俱乐部、中小学学生会组织等,利用自身优势在广大爱国青年中进行抗日宣传和发动工作。毛泽东指出,青年是“为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抗战时期,邳睢铜地区的青年党员、青年军团团员回到农村,组织青救会团体,对于提高群众抗日热情、保卫地方起到很大作用。
妇救会群众组织。妇女解放,是衡量民族民主运动深入程度的尺度。毛泽东强调:“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觉醒,中国的抗战是不会胜利的”。淮北区党委根据华中局“把发动群众和巩固根据地联结起来”的指示,在泗五灵凤、泗南、泗县建立妇救会。在淮上地区,普遍建立“乡妇抗”“保妇抗”“妇女小组”等妇救会下属组织。妇救会在帮助部队缝洗衣鞋、成立妇女识字班、解决家庭纠纷、动员妇女抗日方面贡献突出。
把改善民生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中心环节
减租减息。淮北区大部处于农村,土地对于群众至关重要。减租减息为淮北抗日根据地广大贫雇农、中农群众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积极变化。“不少的中贫农大都得到了许多实际的现成利益,许多参加了群众团体,一天天的觉悟起来”。
兴家计划和生产竞赛。兴家计划,即生产计划,家庭的生产计划是贯彻淮北区生产计划的基础。1944年1月,淮北区党委发出“关于生产工作的指示”。至1944年春,淮北区订立兴家计划的共有7万余户,占边区总户数的五分之一。在订立兴家计划基础上,还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对选出的生产模范和劳动英雄给予牛、梨等物质奖励,并由行署颁发“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号召群众向劳动模范生产者学习。
发展工商业。抗战时期,淮北区大部处于交通隔绝、经济落后的农村环境。为了改善民生,保障群众生活物质需要,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淮北行署颁布《保障人权财权产权及保护工商业条例》。条例的颁布保障了工商业开展的合法权益。此外,淮北行署成立淮北贸易局,在调整内地物资,平衡物价,组织商人推动商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把维护利益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应有之义
抗灾救灾。抗灾救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必要的国家治理功能。1942年秋,淮北部分地区旱灾频发,秋禾歉收。1943年春,灾情扩散。为度过春荒,淮北区政府拨粮36万斤举办急赈,并积极组织各县参议会、发动富户借粮救助。此外,新四军四师全体官兵和政府工作人员发扬优良作风,节约粮食3千石、筹款5万余元赈济受灾群众。
反对恶霸地主压迫。淮北区封建地主阶级占据大量土地,采取向佃户收地租的形式剥削群众。在减租减息运动的助推下,群众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广大贫苦群众积极投入到与恶霸地主的斗争中。斗争的内容包括:保障佃权、清退押板金(佃户租种地主土地交付的押金),控诉恶霸地主打骂农民、侵占土地、残害人命等罪行。恶霸大地主被斗倒,农民群众翻了身,其余地主纷纷向农民群众低头,减租、退押金工作变得顺利起来。
优抚安置。优抚安置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有效举措。关于优抗工作,1941年12月,淮北行署颁布《优待抗属暂行条例》,淮北区对参加抗日军队的军人直系家属给予各种优待:如免除缴纳田赋;减免劳役;服兵役期间,地主不得没收土地等。关于安置工作,1944年春,淮宝县集中组织33个分散在各乡的荣誉军人,“成立荣誉连,设在第六休养所附近,队长自己选,政委由二所政委兼任”。
社会教育。淮北区位于偏僻农村,交通闭塞,社会教育事业极为落后,群众文盲率达90%以上。淮北行署成立后,把工农、劳苦大众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的优先权作为工作的重点。1941年9月,淮北行署在《施政纲领》中发出“发展社会教育,推进抗日文化运动”的号召。至1944年,淮北区开办民校1820个班,学生6.61万余人。
淮北抗日根据地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时代启示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与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的有机统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不是说群团组织自己什么也不要干了,一切照党政部门依样画葫芦,那样群团组织就没有特点了。”新时代群团工作不仅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而且要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筑牢党群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建立干部学教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和政治觉悟,引导其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进群众工作。第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教育、引导群众的本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论坛、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第三,健全督察机制。加强各级干部群众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着力解决,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开展群众路线好坏的基本衡量尺度。
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要以抗战时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历史经验为借鉴,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动摇。在新发展阶段,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贯彻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放在开展工作的核心位置;参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动摸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方法,确保群众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宿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