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10月31第二十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为党献策实效  推动科研咨政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办学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为党献策实效 推动科研咨政高质量发展

□ 作者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铜陵市行政学院)校(院)委会


图为铜陵市委党校校园风光

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全省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铜陵市委党校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对照《意见》部署的22条举措,结合实际印发了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全省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拟定了21条贯彻落实举措,其中在为党献策上坚持树牢精品意识,在健全机制、搭建平台、队伍建设、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有效提升了科研咨政水平。

抓好机制建立,为科研咨政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选题生成机制。每年新设立的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课题选题,在校(院)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均报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审阅圈定,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批咨政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或被部门转化。围绕铜陵改革发展重点,明确2023年全市党校系统24项应用性研究选题,立项《关于铜陵培育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政策研究》等15项市级课题;刊发铜陵日报《咨政专栏》3期、《市情增页》4期,咨政成果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5项。完善研究协作机制。建立校(院)委会领衔、骨干带头、学科交叉、团队攻关的协作机制和市相关部门和党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功能分设、优势互补,实现系统内外资源对接、学界与部门对接、问题与需求对接,共同开展咨政对策研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行科研量化考核,年初与教研部门签订科研咨政任务书,以硬指标倒逼精品产出率。实行分级奖励资助办法,加大对重点结项课题和重大咨政成果奖励资助力度。将科研和决策咨询成果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科研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激发教研人员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积极性。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科研工作专项经费,不断加大科研工作投入,持续优化经费拨付管理模式,为科研和咨政工作提供充足有效的资金支持。

抓好平台建设,为科研咨政提供有效载体

完善服务管理平台。有效推进科研管理与服务处、市情研究所、安徽社科院铜陵分院“三位一体”的科研咨政运行模式,明确职能定位,捋顺从属关系,切实为广大教研人员开展科研咨政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服务保障,较好解决党校科研咨政队伍的再组织化问题。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别在校(院)设立教学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的优势,争取科研咨政合作项目;以教学专题和科研课题联合“双招标”为抓手,探索打造高层次“教研咨”一体化成果新渠道;邀请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等相关专家来校开展课题选题申报辅导,提升教研人员科研咨政素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沪苏浙先发地区党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交流协作机制,选派教研骨干赴沪苏浙先发地区党校交流学习,搭建开放式研学新桥梁。夯实成果推介平台。统筹运作好“四刊两中心”(四刊:《皖江论坛》《市情增页》《铜陵日报市情理论研究专版》《铜陵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两中心:文化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中心),打造形成独具地方党校特色的成果推介品牌,充分发挥其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为党献策功能。

抓好队伍建设,为科研咨政培养集聚人才

发挥校(院)人才和组织优势,努力夯实科研咨政工作基础。有效盘活“存量”。加大培养力度,着力提升校内现有教研人员的科研咨政能力。通过委托项目、高校访学、学术交流、课题资助等重点培育科研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继续深造、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基层调研等措施,提升研究骨干的科研能力和咨政水平。注重壮大“增量”。近年来,校(院)共引进博士3人,硕士9人。同时,注重对引进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坚持开展“以老带新”一对一的结对培养工作。通过开展新专题试讲等,帮助新任教师定方向、选课题,给他们压担子、强信心,促使尽快成长,成为为党献策后备军。广泛集聚“流量”。除了培养、引进科研咨政需要的专职人才外,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建立“柔性”人才队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柔性引进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探索通过绿色通道,吸引更多符合党校教学要求的优秀人才选择党校。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共同为铜陵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抓好资源整合,为科研咨政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科研工作与决策咨询双轮驱动,同向发力,整合推进。立足校内,适应党校智库功能的专业化、常态化要求,完善市情研究所职能,统筹协调全校决策咨询工作,整合挂靠校(院)的智库资源,打造党校内部智库协同体系。联合校外,加强与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科研院所系统的交流合作,以高端课题为纽带整合智库资源,开展联合攻关。跟进“两办”。与市委办和市政府办密切沟通,跟踪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关注热点。沟通“两室”。多与市委政研室和市政府研究室交流,掌握全市咨政动态。联合“两院”。将课题向铜陵学院和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骨干开放,成果为我所用。借力“两级”。依托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的高端平台,开展科研合作或业务培训。激活“两员”。挖掘和整合教员和学员两种资源,打造科研咨政生力军,建立健全“两带来”“双导师”制度,凡一个月以上学制主体班,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两个咨政课题,中青一班每名学员均需在党校教员和县级以上部门领导干部指导下,完成一项咨政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