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10月15第十九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挖掘优秀戏曲文化  擦亮徽文化金名片 千年铜都:一座城市的根与脉 肩负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现代启示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铜都:一座城市的根与脉

□ 作者 第76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一支部 李文庆


铜陵市博物馆展品——提梁壶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重大判断,系统论述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深刻揭示了“第二个结合”的原则遵循和实现路径,并对一系列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和科学阐释,为我们立足实际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铜陵依山而立,因水而灵,长江穿境而过,城市文化生态厚重多样,呈现“一根三脉”的独特魅力。

根基:青铜文化——因铜而兴、以铜鉴史

铜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矿冶历史可追溯至夏末、商周时期,盛于唐宋,延至当代,3000多年来炉火不断、铜声不绝。城市内古铜矿遗址与遗存星罗棋布,一方厚土铜韵相传,引得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咏诗传唱。“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是李白穿越千年的盛唐回响,苏轼、黄庭坚、汤显祖等诗文唱和,成就文坛佳话。铜陵是当代铜基地,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企业来自铜陵。持续推进传统铜铸造技艺的挖掘保护与创新利用,铜工艺品、铜艺术品早已闻名遐迩、远销海外,国际铜雕塑园花落翠湖公园,铜雕塑遍及城市公园、广场,屡获全国大奖,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铜陵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连续举办了13届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举办了13次高规格的青铜文化专家论坛,举办了2次国际铜雕塑大赛,编辑出版了10期《中国青铜文化研究》,现有古铜矿遗址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铜陵“铜博物馆”及其“铜数字博物馆”成为全国唯一铜文化博物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凤凰山、木鱼山入选省级矿山遗址公园,挖掘恢复了2项已失传铜铸造技艺“失腊法”和“焚失法”,每年接待来铜陵开展铜文化研学旅游4万余人次。

文脉:枞川文化——文贯古今、以文载道

枞阳,作为铜陵市的又一枚瑰宝,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这里名人辈出,文风昌盛。枞阳自西汉建县至今,汉武文化、桐城派文化、戏剧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与融合,共同构筑了现在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枞川文化。此地望族方氏被誉为仅次于孔府的中国第二大文化世家,更是诞生了“铁骨御史”左光斗,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近代教育先驱”吴汝沦,美学大师朱光潜等彪炳史册的人物。极目中国第一文山浮山,一睹“山浮水面水浮山”的奇景,领略“此山内古迹不可胜纪”的瑰丽空幻。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众多文人墨客游览浮山,以山石为纸,以锤凿为笔,在自然赋予的天地间显露诗情画意。或挥毫题诗,或作文记事,或留言题名,在浮山石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保存下来的就有483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浮山景区和汉武文化园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出生于枞阳的两院院士就有10位。起源于枞阳的戏曲“枞阳腔(吹腔)”影响了京剧及全国50多个地方剧种,现仍保存有整部大戏及150多个折子戏曲目,2021年以来已连续2个年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举办了2届高规格“枞阳腔(吹腔)”传统戏曲复兴专家研讨会。枞阳东乡武术传习基地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商脉:长江商埠文化——商通江淮、以商达济

铜陵长江商埠文化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于大通古镇历史风貌上。大通镇古名澜溪,是中国现今独一无二的江心古镇,其濒临长江,上接安庆,下达芜湖,是往来船只泊岸栖息的理想之所,徽商船运的天然避风港。早在西汉时期,大通就有了商业,之后在唐朝,朝廷设置“大通水驿”来便利传播政令的船只以及商船停靠,市场经济贸易活跃。到清代中期,朝廷在大通和悦洲上开办“大通盐务招商局”,主管沿江数省的食盐调运,让天然良港的大通一跃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从此享有“鱼盐城市”的美誉和“小上海”的盛名,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大通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其商业建筑和宗教文化上。古镇保留了大量的清时期徽派建筑,时光印染的水墨色痕迹、古老的马头墙、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漫步大通古镇,漫品千年古街,观昔日商埠繁华,感今朝徽派神韵。大通古镇先后荣获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安徽省级影视拍摄基地”,并被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节点规划。

血脉:红色文化——以红铸魂、勇于拼搏

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打响。4月21日8时,人民解放军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江南最早解放的城市。从此,铜陵以“江南解放第一城”的殊荣,载入共和国史册。枞阳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义安区胥坝文兴洲的“渡江第一船”,即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作为一片红色沃土,铜陵在一些重要历史关头,留下了初心如磐、信仰如山的坚定足迹。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铜陵地区就有一批早期党员和进步人士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31年到1934年,义安区逐步成立了中共铜陵特别支部和中共铜繁无县委,与枞阳县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章家大屋一起,由此点燃了革命的燎原星火。而浮山中学“中大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地下革命斗争的重要活动中心,首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将军大使”黄镇等从这里走出。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新四军的支持帮助下,铜陵建立和巩固了抗日政权,为皖江抗战和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