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3年9月30第十八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交出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答卷 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 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 作者 刘志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近期我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听了老师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感悟思想伟力等实践案例的讲解,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深感悟,尤其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实践观、群众观分析和处理问题,有了更为系统的理解和把握。

矛盾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问题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当前,世界发展变化很快,新的发展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各类矛盾相互交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矛盾、分析矛盾,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比如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优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热点难点问题,在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问题上,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攻克一个个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发展。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认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告诫人们,他们的理论只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包医百病的处方,不问具体情况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词句,恰恰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回望历史,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一不是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最终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纸上谈兵出不了成绩,闭门造车创造不了奇迹。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客观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具体工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就是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的实践力量。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定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县一级来说,就要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以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以增强民生福祉为抓手,切实办好暖民心行动和县政府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突出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抓好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化解,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系第76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