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8月30第十五、十六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重要言论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三维发力”持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让新四军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追寻革命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革命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金寨革命传统教育侧记

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考察时来到金寨调研考察。总书记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近日,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第8586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赴金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追寻革命足迹,感悟信仰的力量。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亲爱的工友们哪,亲爱的农友们哪,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在大别山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信仰的力量—金寨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开始了。主讲教师,校(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胡珺副教授介绍,此次教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学史增信”重要论述为遵循,以金寨革命史为脉络,创新采用“历史场景+信仰叙事”教学模式,深度诠释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永恒价值,揭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伟力,使学员在弘扬大别山精神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责任担当。

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金寨县委党校),县红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闫荣安为学员们讲授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专题课,重点讲述了金寨在鄂豫皖革命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处的重要地位。金寨光辉的革命斗争史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孔洁深有感触地说:“金寨人民坚贞忠诚、牺牲奉献的精神,让我真切读懂了‘信仰’的具象模样。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更具力量,它诠释着信仰是熔铸在血脉里的选择——要为后来人点亮火种!”回到课堂后,她打算将这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融入教学,教育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在现场教学中,学员们来到金寨红军广场。只见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屹立在广场上,塔身刻有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金寨老区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全体学员肃立在纪念塔前,学员代表向纪念塔敬献花篮,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在主讲老师的讲述中,学员们深入了解到在中国革命进程中,金寨县有10多万人参军征战,绝大多数为国捐躯,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0800多人。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背后,是父子、夫妻、兄弟、叔侄齐上阵的英勇事迹,金寨英雄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的赤胆忠诚,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巍巍丰碑。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冬萍感慨地说,“燎原星火”是10万金寨儿女用生命化作的点点星光。他们抛家舍业、浴血奋战,只为让理想照进现实。这份跨越时空的信仰与坚守,不仅是刻在纪念碑上的文字,更是烙印在血脉里的精神图腾,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永葆初心、接续前行。

学员们还参观了红25军军政旧址、汤家汇红色遗址群、梅山水库大坝等地。每到一处,大家都深深感受到金寨老区人民始终坚守信仰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为党为国牺牲奉献的精神底色、副教授钱玉霞感动地说,革命年代。安徽信息,金寨人民捧出口粮当军粮、拆下门板作担架;建设时期,十万群众为修建梅山、响洪甸水库三迁家园,让出良田十万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不仅是烽火岁月的旗帜,更是照亮老区人民砥砺前行的永恒火炬。这种精神也同样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蚌埠工商学院科研与规划处副处长、副教授陈士超表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继续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学理支撑;更要将学术话语与群众语言结合,把论文写在革命老区的土地上,更好担负起红色基因传承者和理论深耕者的责任。

“红色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源于信仰的力量。”胡珺在教学总结中表示,从立夏节起义的烽火,到梅山水库的碧波,从扶贫干部的铮铮誓言,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金寨,信仰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坚守,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精神传承。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高擎信仰火炬,在新征程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加速度!(成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