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7月30第十四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读包拯述志诗《书端州郡斋壁》 将作风建设贯穿学员管理全过程 让优良家风照亮人生前行路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优良家风照亮人生前行路

□ 作者 张斌兵

在短视频与碎片化信息交织的快节奏时代,当我轻轻打开《看见自己成为母亲》的书页,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温暖而深邃世界的门。作者以自身的育儿经历为蓝本,在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母性成长的画卷。这本书不只是关于育儿的经验分享,更是一场关于家风传承、女性自我成长与家庭关系重塑的深刻探讨。

家风长河里的摆渡人

我的母亲是个勤劳节俭的人,这种品质早已在岁月中浸润成家风。《看见自己成为母亲》中提到,初为人母时,女性常常会不自觉地重复自己母亲的行为模式,那些日常育儿的琐碎细节,实则是爱的密码在代际间传递,这让我深有感触。当我成为母亲后,无数个瞬间都与记忆中的母亲重叠。记得儿子三岁那年,他穿着新买的运动短裤在小区内奔跑,不慎跌倒,短裤的膝盖处裂了个口子。当想要扔掉重新再买一件时,不由想起母亲说过的话“以前日子苦,东西都舍不得扔,能修就修,能补就补,现在生活好了,但节俭是一种过日子的态度”。于是就从针线盒里翻出彩色丝线,穿针引线,指尖翻飞间,破损处就变成了一个彩色的字母“Z”。儿子摸着短裤上的“Z”字开心地说:“妈妈,这图案真好看,我好喜欢。”后来,儿子会主动让我在他的旧书包上绣上卡通图案,教他用饮料瓶制作笔筒。这些举动里,藏着母亲教给我的生活智慧,也承载着我想传递给儿子的精神力量。

家风,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它就藏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里。正如《论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以身作则的行为,确实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在家庭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母亲角色的双向塑造

《看见自己成为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成为母亲,是一场身份的转变,也是一次灵魂的重塑。”当产房里第一声啼哭响起,儿子皱巴巴的小脸闯入我的世界,我才真正触摸到这句话滚烫的热量。曾经那个自由随性的女性,在产子的阵痛中完成了与过去的告别。婴儿柔软的呼吸缠绕在指尖,我低头看见他攥紧的小拳头,突然意识到生命的齿轮已悄然转向—从此我的晨昏将以他的需求为刻度,我的悲喜将与他的成长共振。

育儿之路是面照见自我的镜子。儿子三岁进入他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总把“不要”挂在嘴边。我读遍育儿书籍,却依然陷入崩溃,手足无措,但在某次争吵后,从他含泪的眼睛里看见了自己失控的模样。那天深夜重读《看见自己成为母亲》,书中“教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是父母的二次成长”这句话让我彻夜难眠。我开始学会蹲下来平视他的世界,用绘画记录他天马行空的想法,在他打翻牛奶时递上抹布而非责备。当儿子某天主动收拾散落的积木,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教我,我要整理”时,我忽然懂得:所谓家风传承,从来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让善良、坚韧的种子在爱的土壤里自然生长。

育儿之路布满荆棘,母亲们在其中也要不断学习与成长。儿子进入四年级以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常常和我顶嘴,不愿意听我的话,这让我十分苦恼。于是,通过系统学习青少年心理学,逐渐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当我用平和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也变得愿意和我分享心事了。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每一次的自我提升,都在为家庭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让家风在与时俱进中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共生

在数字化浪潮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家风传承既面临家庭结构变迁、价值观念碰撞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契机。《看见自己成为母亲》中提到,新时代的母亲正成为家风革新的先锋,她们巧妙借助科技力量、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让传统家风在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

现代社会对个体价值的重视,促使家风内涵向包容、开放演进。在浙江,一对父母支持女儿追求电竞梦想的同时,引导她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将“自律奋进”的家风融入孩子的兴趣发展中。这种尊重个性与坚守价值观并行的教育方式,让传统家风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活力。在我的家庭中,儿子对机器人编程展现出浓厚兴趣。我和丈夫没有将其视为“不务正业”,而是与他共同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参加编程比赛,同时提醒他平衡学业与爱好。在我们的支持下,儿子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将编程思维运用到实践,编写一些培养创新思维的小游戏。这种将兴趣转化为创造力的过程,正是新时代家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生动体现。

个体与社会的精神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优良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重庆某社区,“最美家风家庭”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十年,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其中,张奶奶一家坚持“邻里互助”的家风,在疫情期间主动为独居老人送菜买药,带动整个社区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良好家风能够从家庭辐射到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温暖力量。我和邻居们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会互相帮忙照看孩子,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家风是民族文化的微观载体。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家风家训”数字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众多古代杰出人物的家风故事。我带着孩子参观了这个展览,他被那些精美的展品和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回家后,孩子主动和我分享自己的感受,说以后也要做一个有品德、有爱心的人。这次参观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家庭传承中得以延续与弘扬。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看见自己成为母亲》这本书让我明白,优良家风是一条永远不会干涸的长河,它从过去流淌到现在,又从现在流向未来。在这条长河中,我们既是继承者,又是开拓者。让我们在母爱中看见家风的传承,在时代中看见家风的生长,在自我觉醒中看见家风的真谛,让优良家风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温暖我们的家庭,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