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7月30第十四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重要言论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暨上半年工作总结会 弘扬小岗精神 续写改革新篇 校(院)为党务干部“充电” 系统集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小岗精神 续写改革新篇

——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小岗村现场教学侧记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20164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考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总书记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近日,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第8586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二支部学员赴小岗村开展现场教学,体悟改革初心,弘扬小岗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悟小岗精神 赓续改革基因

1978年的冬夜,18枚红手印按下的“生死契约”,在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大包干”签字室的桌上静静陈列,见证了当年18位村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泛黄的纸页上,“我们分田到户……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的字句,让学员们驻足沉思,敬佩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王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现场学习,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总书记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争做改革中的‘奋楫者’。”

在与“大包干”带头人代表关友江、严金“共话当年”中,两位老人不仅深情回忆了当年贴着身家性命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历史场景,更是自豪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小岗村是“吃不愁、穿不愁,家家户户都住小洋楼”。两位老人动情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小岗村今天的幸福生活。听了两位老人的讲述,学员们深受震撼和启迪。

随后,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晓亮关于《小岗精神》的专题授课,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回顾了农业大包干改革历程,深入阐释了小岗精神的内涵,帮助学员们进一步加深对小岗精神的理解,把握改革内在逻辑,汲取改革精神动力。来自徽商职业学院的高莉莉表示,我们要将小岗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像当年的改革者一样,敢于突破、脚踏实地,用所学技能服务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答卷。

牢记为民初心 勇担使命任务

沈浩是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20042月作为安徽省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小岗村任职,2009116日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第一线,2010年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影视教学《第一书记》和滁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童子凡老师《学习沈浩精神做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的专题课,讲述了沈浩同志以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任劳任怨的无私情怀,带领小岗村民继续推进改革发展致富,实现了小岗村又一次新跨越的感人事迹。沈浩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学员。“从沈浩同志身上,我深刻感悟到为民奉献的初心本色,党员干部当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担当实干为方法论,牢记初心使命,真诚服务群众,做一名群众信赖的新时代好干部。”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王玉坤感动地说。

在沈浩事迹陈列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展现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的点点滴滴。其中褪色的笔记本,记录着“为徐家解决低保”“帮韩家修房顶”等琐碎民生事;破旧皮鞋,沾满修路工地泥土,见证他踏遍全村每寸土地;漆面斑驳的私家车,讲述着“私车公用、油费自掏”的无私奉献;三封红手印信件,连成“我们离不开沈书记”的血脉深情。学员阅读沈浩日记时,那句“为了小岗倾注心血,我值!”的誓言直抵人心。来自滁州学院的束亚弟感慨道:“沈浩同志扎根小岗,用实干、奉献带班子、兴村庄,使小岗再受瞩目,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做能融入群众、奉献群众、带头实干的党员干部。”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文菊在现场教学总结中表示,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小岗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力量。(张超 祁俊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