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7月15第十三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以优良作风不断深化党校系统业务指导工作 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守初心勇担当 深悟笃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乡野沃土锻造党性 于基层实践淬炼作风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悟笃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作者 徐 彤

当前,全党上下正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既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抓手,又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固本工程。作为党校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其融入教研咨、日常生活乃至一言一行,是提升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及职业使命感的核心要求。因此,要深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并化作习惯砥砺前行。

深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和实质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一规定如同一把利刃,精准切入作风建设的关键领域。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精神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再宣誓,要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和实质。

首先,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起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中央八项规定的价值拓展。中央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内在要求的拓展和升华。其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在于反对“四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质在于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奢靡之风、提倡廉洁从政、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等。由此,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是指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违背的行为,主要是“四”方面的违纪行为。最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质在于一以贯之。自中央八项规定提出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内容在不断调整变化,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它从来就是一以贯之的。当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教研咨工作全过程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作为党校教师,更应该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教研咨工作全过程。

在理论教学中“深植根”。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党校教师在讲授“坚持人民至上”相关内容时,深入阐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何具体体现实践要求;在讲解党的自我革命时,深刻阐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自我革命在理论特质、实践推进、制度效能等方面的关系。在科研咨政中“求实效”。科研可以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内核、在贯彻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如探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整体构建、纠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的对策建议、新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创新路径等。咨政则在于突出时效性,尤其结合本省当下实际,深入调研堵点难点,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确保成果务实有用。在端正学风中“作表率”。党校教师自身的学风文风是典型示范,必须带头抵制学术不端、杜绝“长空假”文风。在教研咨工作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调研一线,掌握多方资料,力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平实。力戒照本宣科、空谈理论,避免使用晦涩难懂、华而不实的语言包装内容,以学术为基、以严谨为绳、以文风为旗,展现党校教师的优良形象。

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守清正廉洁之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一时之功,必须融入日常、化作习惯、成为自觉。我将以此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新起点,既像钉钉子般把“严”的标准嵌入日常备课授课,以案例教学剖析“四风”隐形变异表现,用数据对比展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的新貌;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照检查自身言行,在讲台之上杜绝“假大空”表述,在调研中察实情、听真话,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守清正廉洁之心。

勇于自我革命。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在作风细处丈量言行举止的“刻度”是否合规,及时预防和调整自身在思想、作风、纪律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完善自我。强化担当作为。深刻认识理解党校要在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因此,党校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勇于担当作为。持续深化学习。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终身课题,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党纪紧密结合,做到常学常新、融会贯通。(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