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4月30第八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培育打造支柱产业 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哲学意蕴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韧性的哲学涵义与实践路径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韧性的哲学涵义与实践路径

□ 作者 陈晨煜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制度韧性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个新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韧性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必然规律,既有助于为应对百年变局形势下的风险挑战提供方法论指引,又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韧性的哲学涵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形成的制度产物,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转化为“中国特色”实践形态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与中国发展道路相契合的国家制度形态。

约束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规范和约束权力运行,使制度执行者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展开工作和活动,确保政府行为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原则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有机结合,其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制度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能够“张弛有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特征,既为制度运行制定了规范和边界,又为制度运行赋予了活力与空间,体现了制度设计约束力与张力的辩证关系。

“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国家制度、是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要“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其中“该改的、能改的”部分,是规范国家治理各领域和各环节的各项具体制度;“不该改的、不能改的”部分,是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原则要求以及发展目标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将坚持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相结合,体现了制度建设“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

内部调节与外部调适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是因为它能够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不断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在我国发展与改革都进入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所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以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制度韧性的实践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制度韧性的重要途径。提升制度韧性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为实践遵循,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激发制度活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制度建设,需要以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先进的思想引领力、卓越的群众组织力和强劲的社会号召力为基础,发挥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坚强的领导核心保持制度定力,确保制度建设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人民的诉求呼声中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在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中提升改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中调动人民群众推动改革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动制度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又要有敢创新、勇突破的胆魄,做到原则性和创造性相互贯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保持制度定力,在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过程中激发制度活力。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科学方法,着力固制度根基、扬制度优势、补制度短板,在“破立并举”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应对风险挑战、赢得战略主动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法治方式破解制度创新难题,以法律形式巩固改革创新成果,以法治思维处理改革的矛盾与问题,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协同发力,在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的过程中提高制度效力,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多维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与微观等关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关系,以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各方面制度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在完善和发展各层级、各领域制度的过程中增强制度合力。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韧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新征程上,既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智慧,也要强化“加强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既要以问题导向破解改革难点,也要以价值引领把好发展方向。唯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制度创新的方法论,方能在变局中开新局,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本文系2024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制度韧性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HSKQ2024D066】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