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5年4月15第七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编者按 以严的标准和实的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 作者 梅韫芳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通过此次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代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新征程上,只有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才能永葆性质宗旨本色。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否则党的一切工作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招致挫折和失败。”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风雨而更加坚强,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作风建设的传统和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出发确定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依靠人民群众完成这些任务;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共同迎接挑战,携手解决困难。我们党在同人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中,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使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密切联系群众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包括密切联系群众在内的三大优良作风,“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等文件,对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期待,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带头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着力整治“四风”问题。自2013年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今年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都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党内八次集中学习教育环环相扣、深入推进、激浊扬清,全党抓作风、转作风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提高。

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检验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根本价值尺度。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首先就要对群众有感情。只有满怀真情对待群众,始终如一地对群众饱含深情、倾注真情,才能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时时处处以百姓心为心;才能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同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支持。

必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坚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当好人民公仆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公仆对人民负责,天经地义。这种关系不能颠倒。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强化公仆意识,牢记党的宗旨,才能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带头做到清正廉洁,自觉抵制特权思想,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才能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增进人民福祉;才能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才能以为民底色铸就公仆本色,当好新时代的人民公仆,以好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从小岗村十八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从桐城市的“六尺巷工作法”到淮北市的“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这些好措施、好办法从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认识上的每一次深化和突破,改革开放中的每一个创举,都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员干部要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以扎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作者系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