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内涵十分丰富。首尾两段是关心、是问候,更是牵挂,中间一段既阐释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又道出了政策出台的目的,还提出了殷切嘱托,“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针对粮食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战略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实践要求,以实际行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丰富内涵
粮食的界定。《辞海》中的粮食是指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粮食具有生存必需品、战略品和国家公共物品三大属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粮食则兼具自然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属性。
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膳食需要和食物偏好,过上积极和健康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由此可见,大食物观把粮食安全的边界拓展至食物安全,包含三层内涵:一是充足、二是安全、三是营养。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内涵。“全方位”可从生产要素、参与主体、产业流程和内外关系等方面理解,全方位包括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所有的参与主体,包括所有的环节,还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主要是提升粮食的生产、储备和流通等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大意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回信第二段首句就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粮食是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最基本物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虽然处在最底层,但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不吃饭就不能生存”。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历届中央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国之大者”。时隔千年,美国和海地上演了现代版“齐鲁之争”。海地原本是一个农业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5%,后来大米严重依赖美国,进口依存度高达80%。2008年全球粮价暴涨,海地民众吃不起饭,走上街头抗议,导致总理被解职,大米短缺导致海地政局动荡、政权更迭。的确,有农才稳,有粮才安,但仅停留在有的层面还不够,必须要强,强农强粮,强农必先强粮,唯有农强方能国强!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如果粮食丰收,粮价下降得厉害,农民收入不增反减,农民丰产不增收,这就是谷贱伤农。反之,如果粮食减产,粮价涨得厉害,等量的粮食老百姓要多花很多钱,这就是米贵伤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粮价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要保持合理水平。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实践路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种植大户带动小农户“多种粮”,言下之意是把耕地、良田留给粮食,要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数量上,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安徽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到2035年,全省耕地不低于81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7143.56万亩。质量上,逐步把永久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源头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国家队”“地方军”和“民兵连”各司其职、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出粮食的完整体系。出路上,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回信中提到“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安徽省启动实施了“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实施了“四良两优”六大工程。聚焦农业装备支撑,安徽扬皖所长,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聚焦“皖美粮机”,积极培育农机龙头企业。
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指出,要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辅之以利上,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首先,不仅要扩大规模,还要在增值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其次,在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销区对产区的横向补偿机制。中央已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学者们建议设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金。
辅之以义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就是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一把手抓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制度优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2023年迎来了粮食安全由“省长责任制考核”升格为“党政同责考核”后的“首考”,安徽省首考成绩十分优异,获得优秀等次,排在全国前列。
开源扩容,减损节流。首先,观念上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渠道开发食物资源。其次,提高储备能力,做到“三个相结合”: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最后,关于流通,要把国际市场作为有益补充。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降低客观损耗的同时,必须制止主观浪费。如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光盘行动”,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