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判断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强弱,最快和最佳的途径是通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全面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应善于运用会计信息准确识别风险,获取决策有用信息,防范决策风险,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为何读”:运用财务报告获取决策有用信息
财务报告目标的核心理论。一是受托责任观:以恰当的方式或尽可能准确的方式如实反映和报告经济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二是决策有用观: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目标的制度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目标的实践运用。财务报告目标既体现“受托责任观”,更强调“决策有用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树立财务报告决策有用的理念,成为会计信息的明智使用者,具有防范决策风险的先手。
“读什么”: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构成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一是大中型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等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二是小企业财务报告: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确认标准。一是收付实现制:按照款项的收付日作为收入、费用的确认时点,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来确认和记录收入或支出。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二是权责发生制:按照权利、责任的发生日作为收入、费用的确认时点,以交易或事项的是否发生来确认和记录收入或支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
我国《会计法》从1985年制定发布,历经1993年、1999年、2017年、2024年四次修改,通过会计立法,加强党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会监督,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需要,真正服务于经济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怎么读”:把握财务报告解读的步骤和风险识别
基于风险管理的“141”财务报告解读框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因此,通过基于风险管理的“141”财务报告解读框架,使领导干部善用会计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将控制的关口前移,更好防范决策风险,具有应对风险的高招。基于风险管理的“141”财务报告解读框架。即:1个起因(风险识别);4个核心(勾稽关系、报表阅读、指标分析和前景预测);1个结果(决策有用)。
财务报告解读的基本步骤。首先,阅读财务报告的文字部分。通过阅读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等,把握企业的运行基本情况;然后,阅读财务报告的数字部分。通过会计报表的阅读,准确识别风险,获取决策有用信息。
会计报表的阅读和风险识别。读“资产负债表”——摸清企业家底。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勾稽关系,对资产负债表进行风险识别。一是是否“超重”(欠银行和供应商太多的钱);二是是否“贫血”(账面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否过低);三是“新陈代谢”是否正常(存货和应收账款等资产周转是否过慢);四是“底子”是否厚实(所有者权益是否持续保值增值);五是“抗风险”能力是否强大(举债是否过度,内部积累是否丰厚)。由此摸清企业家底,判断企业财务健康状况,获取决策有用信息。读“利润表”——了解企业经营成果。依据“利润=收入-费用”的勾稽关系,对利润表进行风险识别。一是总体把握,看赚没赚钱;二是分层观察,看钱赚得可靠不可靠;三是项目对比,看钱赚得是否满意。由此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判断企业经营状况,获取决策有用信息。读“现金流量表”——透视企业血液流动。依据“现金净增加额=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勾稽关系,对现金流量表进行风险识别。一是看盈余质量;二是看持续生存能力。由此透视企业血液流动,判断企业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获取决策有用信息。按照财务报告解读的基本步骤,运用基于风险管理的“141”财务报告解读框架,准确识别风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切实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