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数实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作者 朱祖君
2024-06-06  浏览量:6400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实践紧密结合而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继承与开创性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实融合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强调了要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数实融合的本义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将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形成智能互联、集成创新、融合发展的数字化产业形态。从宏观角度看,数实融合是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微观角度看,是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两类视角是辩证而统一的。数实融合更加全面的含义应该是深度融合,从融合的范围来看是数字技术在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和全生态圈中大中小企业均充分应用,从融合的程度来看,是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深层次改造,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数实融合的过程不是局限于将技术嫁接到生产运营中,而是数据要素作为关键基础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对企业和产业链中的研发、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等带来全面革新。

数实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从理论逻辑来看,数实融合可以通过关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协同优化配置,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数字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考虑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异、行业之间特征区别以及数字平台治理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因地制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统筹区域与行业数实融合协调发展。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数字基础设施,可以结合“东数西算”工程、西部大开发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利用地方资源禀赋与产业形态,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区域、行业的全面覆盖。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基础设施,为未来的产业创新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协同发展。首先,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快实现核心数字技术自主可控,如5G、集成电路、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建立健全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制度体系,发挥“揭榜挂帅”等创新措施作用。其次,利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既有经济模式的颠覆性重塑。最后,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领域核心产品、技术和装备的供给水平。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优化创新生态,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

发挥数据要素乘数倍增效应,充分挖掘潜力。多方协同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数据资源,形成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和开放,促进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加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数据要素领域。

加强数实融合中数字空间治理和数据市场配置改革。一方面,完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中数字空间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数字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数实融合中数字空间治理的原则、目标和责任。加强企业共享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防止数据泄露、滥用和非法获取。另一方面,推进数据市场配置改革,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资源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机制,确保数据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探索数实融合中数据资产化的路径和模式,明确数据资产的权属、价值和流转方式。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数据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交易,促进数据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政府加大对数据市场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在数据市场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

上篇:以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