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陈独秀早期思想演变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

作者 王 莉
2024-06-06  浏览量:8430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对陈独秀应该承认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有功劳的”,“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历史不会忘记,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具有留学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毛泽东同志等革命青年一道,大力宣传并积极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陈独秀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从走封建士大夫之路到信奉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再到接受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求索过程。

“选学妖孽”转向康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追随者

陈独秀于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庆一个“书香”之家,代代“习儒”。其父早亡,从小受到祖父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陈独秀生性聪颖,思想活跃,对学八股文章和科举不感兴趣,只是迫于家庭压力,才走传统的儒家士大夫科举之路。

1896年,17岁的陈独秀考中秀才,次年应试江南乡试落第。在参加乡试的路途中,陈独秀目睹了中国的贫困落后,看到了官场的腐败和考生的丑态百出,这激起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他在《实庵自传》中回想到:当时我看到那些考生追逐名利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所谓抡才大典,简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般人们在《时务报》上说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陈独秀乡试后回到家里,他的思想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彻底抛弃了对科举制的幻想,思想上已经完全倾向于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公开场合,他对顽固派当时反康梁派的言论进行了激烈反驳。由于陈独秀的这种观点“不合时宜”,受到安庆当地保守势力的攻击。他们指斥陈独秀等人为康党,为孔教罪人,侧目而远之。可见,陈独秀此时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政治改良的倾向。

从改良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898年康梁百日维新运动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失败,俄国出兵占领东三省,这一系列事变强烈刺激了陈独秀。在外来欺辱面前,清政府推行对内镇压、对外妥协退让的政策,使满腔爱国热忱的陈独秀认识到依靠清王朝实现革新图强是不可能的,于是迅速抛弃了改良主义的立场。

1901年至1915年,陈独秀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留学日本的经历更加速了陈独秀思想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转变。1901年11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本东京并参加了由留日学生组织的“励志会”。该会出版了《译书汇编》,收入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原理》、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著作,这些作品影响着陈独秀的思想。他广泛阅读西方近代各种政治文化学说、文艺作品与社会理论书刊,反思着维新改良,比照着西方思想家对民主自由的阐述,开始由“改良”转向“革命”。1902年3月上旬,脱离励志会的陈独秀结束了不到半年的旅日生活回国。回到国内的陈独秀积极实践自己的革命理想,在安庆藏书楼西院的尚志学堂举办了爱国演说会。这次演说被誉为“清末安徽革命的第一声”。陈独秀的行动很快引起清政府地方当局的注意,为了躲避危险,陈独秀1902年9月再次东渡日本东京留学,从此逐渐成为一位职业革命家。1902年冬参与成立被称为日本留学界中最早的革命团体的东京青年会。1903年回国后,正值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他返回家乡安庆,联络当地爱国人士,筹建安徽爱国会,组织爱国演讲集会,有力推动了安庆地区的抗俄运动。此时陈独秀的思想和行动已经具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他被视为“乱党”遭清政府通缉。为了躲避清政府安徽地方当局的迫害,陈独秀不得不逃往上海,帮助章士钊主办宣传革命的刊物《国民日日报》,并参与革命党人组织的暗杀活动。1905年,他在芜湖建立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投身于“科学的革命运动”,走上了发动和组织民众一起革命救国之路,并由此掀起了安徽省内乃至长江流域的革命高潮。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1913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这个时期,陈独秀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声望的革命前驱者。他虽然没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但他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加者,这对他后来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有着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促使陈独秀等革命者对如何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行反思。他认为在中国必须首先进行思想革命,通过创办报刊来唤醒民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反对封建文化,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对西方资本主义是非常向往的,但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排挤和宰割,使陈独秀看清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本质,这让他不得不思考另一种可行的、更好的民主形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苦苦探求中国革命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眼光观察国家的命运,由此,陈独秀开始逐步抛弃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幻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参与和领导了这场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爱国思想,并和学生们一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在散发传单时,陈独秀遭到逮捕,9月16日获释出狱。五四运动的洗礼和98天的监狱磨难,对他的信仰转变起了推动作用。1919年12月,陈独秀发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已不适用于当时社会,劳动人民要获得民主,必须与资产阶级作斗争,这是他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他到上海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中,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分析资本家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掠夺;在《劳动者底觉悟》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分析工人的状况和地位,并向他们指明“觉悟”的步骤和本阶级的历史使命。此后,他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启发工人的觉悟。9月,陈独秀发表长文《谈政治》,在该文中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原理,把资产阶级民主诠释为资产阶级专政,号召劳动人民起来进行暴力革命,将它推翻。这些言论和行动表明,他已经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已经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实现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和组织工人过程中,积极开展建党工作。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推举陈独秀为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即中国一大在上海召开,从此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陈独秀从一个自小深受封建思想教育的士大夫一步一步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他早期思想的转变历程来看,我们能感受到他身上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人格影响、吸引了无数的青年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因此而投身于革命事业。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陈独秀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巨大功绩,是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

【作者单位:安庆市宜秀区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QS2023104】

上篇:学习“六项纪律”争做“六种人”
下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历史沿革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