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省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存在问题及提升对策

作者 戴传利 徐济中
2023-11-14  浏览量:3353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要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我国“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我省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聚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新赛道、新路径、新效能,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成为我们迎接数字新时代的改变政府服务效能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省数字化政务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服务理念有待提升。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能力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整体并不理想,根源在于系统观念、平台思维的数字化生态构建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干部队伍数字认知和数字素养的提升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艰难转型过程。基于部门之间的利益驱动,行政壁垒造成了“信息茧房”效应,对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共域化开展产生消极影响,政务服务系统的开放性、包容性成为协同联动层面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服务业务流程有待优化。从国家层面看,政务服务事项核心要素统一难,导致当前大力推进的“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强。从省级层面看,目前我省目录清单实现“五级四同”,实施清单实现“五级二十同”,事项标准化基础较好,但各地事项名称、颗粒化程度不同,受理条件、办理标准不统一,申请材料、承诺时限各异,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跨区域办事标准不一。从集成化服务层面看,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布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件事一次办”涉及的多跨融合、业务协同尚处于爬坡过坎阶段。

政务服务场景有待丰富。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的政务服务场景创新能力有待改观,客观上存在着系统壁垒和信息孤岛问题,基层数字化赋能水平不高。尤其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共享需求大的一些数据,主要集中在垂直管理业务信息系统之中。据统计,国家垂管系统和省建系统的政务服务事项数目在基层占比达90%以上,但垂管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实质性开放对接的比例依然不高,导致场景创新应用源动力不足。

提升我省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的对策

(一)见数见智:运用好工业互联网思维

一是坚持用户思维。以用户视角再造政务服务新理念,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全面推行“沉浸式”换位体验,审批部门人员、政务服务管理人员以“我是办事人”和“我是审批人”身份换位体验“走流程”,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依托数字化赋能再造审批流程,切实当好企业和群众的“服务员”“店小二”。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整体协同、业务联动的系统思维是建设平台型数字政府的内在要求,要以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政务服务,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由单部门办理向跨部门协同服务转变,单层级办理向跨层级联动办理转变,有效突破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等传统模式,加快实现业务融合、流程重塑、效能倍增。

三是坚持数字思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的要求,加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组织开展数字化业务培训和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数字思维、数字认知和数字技能,全面激发政府服务数字化内生力和创造力。

(二)提质提效:运用好政务数字化赋能

一是聚焦“一单统管”。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推出政务服务事项“全省一单”模式,实现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高频事项全覆盖;推进受理条件、申请材料、承诺时限、办理流程、网办深度等办事指南核心要素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大幅提升事项要素标准化水平,推动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和层级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

二是聚焦“一网通办”。依托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这一“数字底座”,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响安徽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品牌,拓展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社会服务范围,推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主题地图场景创新应用,着力将我省政务服务地图迭代升级为3.0版,全面打造长三角区域数据联通、智能导办的政务服务“大超市”。

三是聚焦“一数赋智”。推动数字化服务优化升级,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多跨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支撑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联动、集成办理。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加强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对审查标准可量化、数据可获取的服务事项,推行智能办事、智慧审批,通过数据共享核验、系统自动比对,实现数字化“极简审批”。

(三)求新求变:运用好数字化场景创新

一是推动服务事项情景化。以用户为中心,利用数据汇聚和用户画像技术,开展对企业和群众潜在个性需求的智能研判,构建“以人为本”的千人千面服务生态,精准推送各种专属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围绕申请材料、受理条件等关键要素,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出智慧便捷的预约办事、智能预审、智能受理等服务。

二是推动窗口服务集成化。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政务服务大厅数字化管理,探索建设线上“虚拟大厅”和“云窗口”,推行远程面对面交互的办事服务,兼具线上的“便利度”和线下的“温度”。加快综合窗口集约化服务、集成化改革,全面整合部门单设窗口,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收件管理系统,实现联动服务、智能审批、闭环管理,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政府服务新模式。

三是推动“兜底服务”便民化。加强政务服务数字化无障碍服务,开发适应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的智能化服务,帮助特殊群体共享数字政务、智能服务。推广“帮代办”模式,提供“手把手”“肩并肩”指导,建立健全委托受理、授权办理等兜底服务机制,创新推出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服务场景。【本文系特色创新团队项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路径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CXGCTSTD202302;戴传利: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徐济中: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

上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