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深学细悟《条例》奋力开创决策咨询工作新局面

作者 决策咨询部
2025-09-30  浏览量:71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对做好党校决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决策咨询部深学细悟《条例》精神,聚焦“为党献策”,着力提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能力,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学深悟透,把握《条例》对决策咨询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机遇

《条例》的修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战略擘画,其中多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对决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党献策”职责定位更加突出。将决策咨询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强调,明确指出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一定位的调整与升华,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它要求我们必须将自身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研究,而是要产出能够直接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高质量成果

决策咨询”工作部署更加具体《条例》强调“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推动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发挥好智库作用”“加强与党委和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合作”,这为我们指明了能力提升的方向。决策咨询工作必须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根基,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摸清实情、分析透彻、建议管用。《条例》鼓励跨学科、跨部门协同攻关,也为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高水平智库团队提供了政策依据。

人才队伍建设标准更加明确。决策咨询工作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条例》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意味着必须着力培养和引进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精通理论研究、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研究人才。要鼓励和支持教研人员走出书斋,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改革一线,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灼见,锤炼建言献策的真本领。

深刻领会这些新要求,我们认识到,决策咨询工作不再是党校的“附加题”,而是彰显其独特价值的“必答题”和“关键题”。《条例》的颁布实施,正是我们提升工作格局、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

笃行实干,以《条例》为指引奋力谱写决策咨询工作新篇章

聚焦“为党献策”的核心,精准选题,在服务大局上实现新作为。坚持开放办学,建立与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宏观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智库等更为紧密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紧跟最新决策部署和动态需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安徽省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设置研究课题,实行“揭榜挂帅”,确保研究“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推动研究模式从“有什么献什么”向“要什么研什么”转变,显著提升决策咨询的时效性和供需匹配度。

锚定“实事求是”的原则,扎根实践,在求真务实上展现新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完善并落实教研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鼓励开展“沉浸式”调研,真正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同饮一碗水,听真话、察实情。提高咨政调研报告撰写能力与选稿水准,坚持问题导向,优选案例分析深入、数据支撑扎实、所提建议具体可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成果。

立足“1+N+17”智库体系,创新机制,在智库建设上探索新路径。1+N+17”智库体系基础上,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智库研究领域,同时,推动校内校外学科交叉融合,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柔性研究团队。深化与上级党校、兄弟党校、高校、社会智库及实务部门的合作,构建协同研究网络。探索建立“旋转门”机制,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参与课题指导,选派骨干教研人员到实务部门调查锻炼。优化激励评价机制,突出决策咨询成果的权重,激发全员参与献策的积极性。

强化“政治引领”的作用,锤炼队伍,在人才培养上取得新成效。将决策咨询能力作为教研人员核心能力来培养。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实战带练等方式,不断提升教研人员(团队)把握政策、分析问题、撰写高质量咨询报告的能力。积极打造智库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具有多元背景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智库人才互动交流,提升教研人员决策咨询格局。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理论深厚、调研扎实、文笔出色的专业化决策咨询“尖兵”队伍,为履行好“为党献策”的神圣职责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上篇:对标《条例》新要求 增强系统整体性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