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作为一名基层镇长,既要带领大家干好工作,更要以身作则,把中央要求扎扎实实落到日常的点滴中去。
把规矩立起来,让行动实下去。工作要“脚沾泥”,不能“走过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推动工作时,要坚定摒弃“材料调研”“数字调研”的形式主义倾向,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农户围坐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诉求。通过掌握真实情况,结合要求加以解决,真正提升工作实效。开会要“挤水分”,多讲“实在话”。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学会“挤水分、留干货”。针对以往会议冗长、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基层减负要求,石头镇积极探索推行“合并式会议”,将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工作统筹部署,会前充分沟通、会上直奔主题、会后重在落实,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干事要“接地气”,少搞“面子活”。年轻干部要防止“摆架子、搞形式”等不良作风。在推动工程项目过程中,全程参与设计、施工全流程,在身体力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进度;在调解纠纷时,坚持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化解矛盾。实践证明,只有“真干事”,才能“干点事”。
把理论学透彻,向群众取真经。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常修“三门功课”。修“政治课”。要深刻认识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越是脚踩泥土,越要仰望星空。坚持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修“实践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自基层实践的智慧,和书本理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年轻干部往往空有一番热血、缺乏工作的艺术。在工作中,应多向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用群众语言宣讲政策、用公平公正赢得信任的方法。修“网络课”。新时代干部既要守规矩,也要善创新。利用新媒体搭建“政策直通车”,用短视频宣传惠农政策,既精简形式,又提升效率。但要始终牢记“创新不是花架子”,坚决防止变成“留痕工具”,杜绝形式主义新变种。
把底线守牢固,给身边人立榜样。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常敲“三记警钟”。常敲社交警钟。八小时以外的社交活动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面对同事、朋友的聚会邀请,始终牢记“亲清有度”的原则,慎小事、重小节。常敲家庭警钟。注重家风建设是干部的必修课,时刻提醒自己和家人“不搞特殊化”,算好“七本账”,坚决杜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通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开展廉洁家风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常敲爱好警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年轻干部接受新事物较快,爱好广泛,但任何爱好绝不能沉迷,要主动给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把锁,积极培养高尚俭朴的生活情趣。(作者系第28期选调生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