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用作风建设之笔绘就金融服务新篇

作者 梁 宁
2025-07-14  浏览量:5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在省委党校培训期间,通过聆听理论授课、接受党性教育、开展专题讨论,进一步提升了党性修养,锤炼了严实作风。置身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沿阵地,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不仅是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更是推动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要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用作风建设之笔绘就金融服务新篇。

深化思想认知: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作风建设的政治根基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彰显的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态度。作为金融战线的党员干部,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总开关”问题,在三个维度上深化认知。

从政治高度把握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部门作为政策传导的“神经末梢”,办文办会办事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会务安排,而是政治任务的具体落实。一份金融政策文件的字斟句酌,一次银企对接会的流程设计,都体现着是否将“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记得在起草黄山市年度金融工作要点时,曾围绕“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指标展开讨论,有人提出“数据好看就行”,但最终我们坚持深入基层调研,将指标细化为“首贷户占比”“信用贷款增速”等务实举措。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作风建设首先要破除“虚功”,把“国之大者”转化为“行之实者”,才能让金融政策真正惠及市场主体。

从宗旨意识厚植作风建设的价值取向。“作风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助企纾困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有的企业因财务不规范被银行拒贷,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苦于缺乏抵押资产难以融资。这时,是机械执行政策还是主动靠前服务,考验着作风的“成色”。去年我们牵头搭建“金融顾问”机制,组织银行、担保机构上门“问诊”,帮助超千家企业配备金融顾问,200多家企业完善提供融资方案。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作风建设的核心是践行群众路线,要在一线服务中当好“桥梁纽带”,把企业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发力点”,才能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从职业精神涵养作风建设的专业底色。金融工作专业性强、政策性严,容不得半点马虎。平时统计指标时发现的一个数据偏差,指标调度中忽略的一个行业变化,都可能影响决策判断。在制定黄山市金融人才评定实施细则时,对评定条件中的个人年薪及纳税条款表述模糊,数据不清,对后续政策执行带来阻碍。这件事警示我,作风建设与能力建设相辅相成,必须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办文办会办事中锤炼“精准思维”,在指标分析中培养“系统观念”,在服务企业中提升“市场意识”,才能以专业素养支撑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促进能力提升。

精准对标对表:在“细照笃行”中把握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具体规定,为我们划出了行为准则,重点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严”的标准抓好办文办会,涵养“精益求精”的作风。综合协调工作“无小事”,一份文件的出台可能影响全市金融资源配置,一次会议的效果关系到政策落地效率。我们坚持“短实新”文风,在起草《黄山市金融支持大黄山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时,删除虚话套话,直奔“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十大专项行动;改进会议形式,将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会“开”进区县园区,让银行实地了解企业需求,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这种“严细深实”的作风,不仅提升了工作质效,更树立了政府部门的务实形象。

“实”的举措推进指标发展,涵养“担当作为”的作风。金融指标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既要关注增速,更要注重质量。在提升重要金融信贷指标时,我们摒弃“唯数据论”,建立“指标+结构+风险”三维分析体系,既看总量增长,也看小微企业获贷率、中长期贷款等结构性指标进展;既抓增量扩张,也防存量风险。面对重要金融指标提升困境,研判提出快速处理农商行不良资产,降低金融机构不良率,推动相关指标全省排名提升12位。这让我体会到,作风建设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破解难题的实效上,只有敢于“涉险滩”“破坚冰”,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

“细”的功夫优化企业服务,涵养“枝叶关情”的作风。服务企业融资,关键在“精准滴灌”。我们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库”,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分类管理,联合银行推出“科技贷”“技改贷”“乡村振兴贷”等专属产品;针对上市后备企业,建立市领导“一对一”联系包保机制,全程“保姆式”跟踪辅导,今年初指导1家市属企业成功登陆深交所,结束我市20年无新增上市公司历史。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需要沉下心来摸实情、出实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坚持常态长效:在“久久为功”中涵养作风建设的持久动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既要打好“攻坚战”,更要打好“持久战”,要在构建“三个机制”上发力。

构建“制度固本”机制,让作风建设有“硬约束”。针对办文办会办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明确“无实质内容文件不发、无具体议题会议不开”;针对指标调度,建立“日监测、月通报、季评估”机制,杜绝数据造假、指标虚增;针对企业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服务电话和办公地址。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坚持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对文件精简率、会议实效度、企业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评估,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构建“头雁引领”机制,让作风建设有“强示范”。作为科室负责人,既要当好“施工队长”,更要做好“作风标杆”。在办文办会中,坚持“自己先学一步、要求更严一层”,对重要文件严把关、重要会议究细节;在服务企业时,深入车间厂房实地查看生产经营,了解融资需求;在指标攻坚中,牵头研判提升的重点、难点、堵点,在破解“全市有效信贷不足”中亮身份、当先锋。通过以上带下,率先垂范,形成“比作风、比效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构建“自我革命”机制,让作风建设有“内驱力”。以“自我净化”为核心构建内生机制,打造“三力”提升体系:筑牢“理论力”,通过月度作风建设研学、典型案例剖析,把准思想“方向盘”;强化“执行力”,建立个人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将办文办会办事质效、高质量发展指标、企业服务满意度纳入“自我加压台账”,实行季度自评、问题倒逼;激活“免疫力”,主动征求企业、银行、保险等服务对象意见,建立“自查—整改—回头看”闭环,以刀刃向内的自觉实现作风建设“螺旋式”提升。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既要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执行者”,更要成为作风建设的“传承人”。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好作风建设,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政治担当,在指标提升中体现专业素养,在服务企业中践行初心使命,用优良作风凝聚起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花。(作者系第 28期选调生进修班学员)

上篇:让党的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下篇:校准“与人民同频”的职业坐标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