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作为党校教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讲全讲准讲深讲透,既是落实总书记要求的政治责任,也是锤炼教学能力的实践课题。
紧扣政治属性:形成有理论厚度与思想深度的教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要求在备课中必须强化政治引领,避免将课程简化为普通政策宣讲。
厘清“规定”与“精神”的区别与联系。中央八项规定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如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则延伸为作风建设的政治要求。备课中需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配套法规为支撑,讲透从“铁规矩、硬杠杠”到“永远在路上”的历史逻辑。例如,通过对比2012年至今的典型案例数据,让学员感受到从“徙木立信”到“十年磨一剑”的治理决心,读懂习近平总书记“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的战略判断。
深挖理论脉络的政治意蕴。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结合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讲清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内在逻辑;深刻剖析作风建设与政治生态、执政根基的内在关联;让学员悟透“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凸显党校姓党的教学特质。在授课中,要引导学员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清“四风”的实质与危害,在正风肃纪反腐实践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直击痛点的案例教学链
党校教学要“突出问题意识”,这与中办通知“一体推进学查改”的要求高度契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问题库—案例集—对策链”三维体系,推动教学从知识输入向能力提升转化。
案例选取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典型性:选取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员从思想认识、制度执行、作风表现等维度对标进行检视,避免“空对空”的说教。突出关联性:针对不同班次定制“乡村振兴中的层层加码”“商务接待隐形变异”等具体问题的案例包。突出警示性:备课中要重点关注“风腐交织”问题,注意选取由风及腐的典型案例,揭示作风问题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规律;“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揭示作风问题的危害性和隐蔽性,避免“隔靴搔痒”。
分层分类施教:绘制精准施策的教学图谱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区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精准施教”的要求,我们可以建立“二维”分层分类模型。
一维按职级分层,注意差异化设置教学重点。对领导干部侧重“关键少数”的示范效应,可以结合《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进行讲授。对基层干部,可以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枫桥经验”中的干部作风改进为切入,结合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等突出“服务群众”的实践要求。
二维按领域分类,制定差异化的备课方案。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结合省委工作要求,将作风建设与各领域中心工作有机衔接,增强课程的现实指导性。对机关班次,重点剖析“最多跑一次”背后的作风保障机制。对企业班次,可以设计“如何以作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研讨环节。对高校班次,引导学员主动思考“如何在科研中破除形式主义”等问题。
推动常态长效:构建学用转化的教学闭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从中提炼出“常抓不懈”的方法论,以解决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用辩证的视角讲清楚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引导学员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避免“课上热热闹闹、课后悄无声息”。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实践。锻造作风建设精品课程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理论沃土,更需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破解现实难题。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既胸怀“国之大者”,又抓实“课之要义”,精心备课、精准施教,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为推进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贡献党校力量!【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