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安徽合肥市产业投资的探索与实践》案例课程开发体会

作者 吴 琼
2025-04-02  浏览量:55

在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版图中,合肥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从一个“江淮小邑”蝶变为“万亿之城”,该市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能级提升的背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投资的精准布局。合肥连续五年获得国务院“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的表彰,这一成就不仅为其带来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党校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和灵感。2024年,在校(院)的统一部署下,经济学教研部集中骨干力量,开发了《“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产业蝶变—安徽合肥市产业投资的探索与实践》并获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该课旨在通过总结合肥经验,讲好安徽故事,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课程选题:紧跟时代脉搏,聚焦热点难点

选题是党校教学的起点,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激发学员的兴趣,还能引导学员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在《“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产业蝶变—安徽合肥市产业投资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的灵感直接来源于合肥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和产业投资的成功经验。合肥的蝶变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这为党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选题的时代性。选题的时代性体现在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发展实践。合肥的快速发展与安徽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密切相关,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合肥致力于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这一战略背景为课程选题提供了宏观框架,使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选题的针对性。选题的针对性体现在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合肥产业投资的成功做法引起国内外学界政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涉及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产业协同等问题,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难题。通过剖析合肥经验,该课程能够为学员提供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

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产业蝶变—安徽合肥市产业投资的探索与实践》案例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深入调研,掌握实际情况。面对“全国最敢赌的城市”的舆论热议,团队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数据和信息,而是深入合肥的产业园区、企业车间、政府部门,通过访谈、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合肥产业投资的做法和经验。这种深度调研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总结合肥的成功之道,还为课程中的案例分析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案例剖析,破解成功密码。在调查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京东方和科大讯飞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京东方作为显示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落户合肥的过程充满了波折和挑战;科大讯飞则代表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水平,其成长历程展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力量。通过对比这两个案例,不仅揭示了合肥产业投资的成功密码,还为学员提供了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指导。

精心打磨:构建闭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精心打磨是提升党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在《“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产业蝶变—安徽合肥市产业投资的探索与实践》案例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构建“问题导向—案例嵌入—工具转化”的教学闭环,通过“认知重构—方法习得—实践验证”的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构建教学闭环。构建教学闭环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中,首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工具,如产业投资的风险评估模型、政策敏感度提升策略等;其次,将他人经验转化为本地化解决方案,通过合肥案例的剖析,引导学员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思考和创新;最后,将课堂学习转化为持续改进的能力,通过课中小组讨论、课后复盘分析以及至蔚来、奇瑞等企业开展现场教学的方式,促进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融入女性视角。作为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在党性教育中通过细腻入微的叙事引发学员的情感共鸣;在政策解读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问题;在阐述企业家精神的课程中,突出展现杰出女性企业家的引领作用。这种女性视角的融入不仅为课程增添了温度,也为学员提供了更立体的思维路径。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党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使命。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路径新方法,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上篇:切实肩负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党校担当
下篇:从严从实做好基层党校学员管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