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选派的“双支一送”管理骨干,我来到太湖县委党校已满一年。回顾这一年,是磨砺与锤炼的一年,唯有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将个人的涓涓细流汇入党校工作的浩瀚江海,方能得到成长与提高。
开发信息系统,提高党校办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也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然而,受现实条件制约,有的基层党校教务系统较为薄弱,太湖县委党校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过去,由于没有系统的调训档案,导致干部调训不均衡。另外,课程评价主要靠最后一节课发放纸质评价表,后续统计分析效率低,数据难以有效利用。
刚到太湖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便交给我搭建教务系统的任务。面对这个挑战,我心里很是忐忑。好在有校委会班子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我才有勇气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的一点特长,参与到“学员管理和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工作中。
开发过程并不容易,无数个日夜,我在代码的世界里摸索,反复调试、优化。为了让系统具备轻量级、使用简便、流程清晰、自动统计、图形化展示等特点,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技术与方法。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系统成功上线。
投入使用近9个月来,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员管理接口已向县委组织部开放,成为双方数据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为精准开展干部基本培训提供了支撑。课程评价结果也融入了教学管理体系,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级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实时化、考核的客观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让从严管理更有实效。同时,帮助宿松、怀宁县委党校成功搭建运行了该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深化科研咨政,助力党校智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这也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深入了解太湖县委党校近年来的科研咨政成果后,我欣喜地发现,这里科研基础扎实、氛围浓厚,犹如一座蕴藏着无限潜力的宝藏。
为挖掘这份潜力,在太湖县委党校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我充分发挥自身熟悉科研管理规律的优势,摸索县委党校科研咨政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课题作为教师科研工作的主线,不仅是开展研究的载体,更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凭借在省委党校科研处的工作经验,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教科研计划,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挖掘优质选题。太湖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研究素材。我与青年教师们一同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梳理新兴产业发展脉络,同时精心整理现有课程资料,让每一分努力都能绽放光芒。
为构建高效的科研工作模式,我们建立选题、调研、撰写、修改、报送、宣传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将课题背景材料、国家和省市政策材料、市情县情调研资料、新闻报道素材等全要素深度融合,为研究提供充足养分。同时组织分管校领导、责任单位、专家、主笔人全员参与,形成强大的科研合力。
科研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提升。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积极邀请5个省市党校课题组前来太湖县调研。在交流研讨中,本校老师与省市专家面对面碰撞思想火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前往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等地调研并带回宝贵经验与深入思考。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相关调研成果获得安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性批示,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教研人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在我们的努力下,《太湖县红色人物甘信元传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安徽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均被三类刊物刊发;《优化现场教学提升培训质效》被中宣部主管的党建网全文转载等。获立省市党校系统重点课题3项,1项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结项并获优秀等次。咨政报告《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路径,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获安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肯定性批示,《实施“五个一”工程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打造新时代刘家畈会议旧址新名片》等3篇咨政报告获太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县委党校还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9篇,其中三类7篇,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长三角地区党校校长论坛征文一、二等奖。党校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持续加强,新型智库作用愈发凸显,为地方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挂职中共太湖县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