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人生能有几回搏

作者 丁培培
2025-03-10  浏览量:119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发表了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重要讲话。作为党校研究生,当我听到总书记讲到“人生能有几回搏”时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信心。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如火炬号角,催人奋进,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斗志。“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赴约新的赶考路,我们当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牢记人生箴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那么,如何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续写赶考路上的“新传奇”呢?这就需要我们勇立潮头,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

勇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梦想潮头,筑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真信念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老一辈的科学家始终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从隐姓埋名数十载的邓稼先到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的辛育龄,从一生为国铸盾的“核司令”程开甲到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从点草成金、谱写“山海情”的林占熺到躬耕中国天眼建设的南仁东……光阴流转,许党报国的铿锵之音响彻天地,更化为了激励吾辈前行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安徽考察调研,深入乡村、城市、高校、企业、科研文化单位等,为新时代安徽创新发展明确方向、擘画蓝图。我们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梦想潮头,无论扎根在哪里、肩负着什么使命和任务,都要怀揣最炽热的许党报国心,让点点微光聚成火焰、散作繁星,不断点亮强国的星空、梦想的苍穹。

勇立“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潮头,压实“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真担当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国科技成就与民生改善,离不开科学家与奋斗者的无私奉献。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布衣院士”卢永根,从发誓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人民医护工作者路生梅,到与时偕行升级公共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乡村发展的每一位基层先锋,坚守的岗位不同,但初心如一。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坐落在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我们当勇立“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潮头,主动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把最真挚的情感化为奋斗的动力、奉献的精神,真正托举起群众向往的生活,压实“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真担当。

勇立“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潮头,锤炼“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真本领

细数新时代的高光成就,自信、自豪之情总是充盈于心。无论是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和起飞的嫦娥六号,还是极限深潜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无论是发展浪潮处处涌动的九州大地,还是各行各业挥汗如雨的奋斗场景,依靠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与魄力,我国科研事业在困境中起步,不仅走出了高光发展路,更让奇迹与梦想照耀了时代。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梦想的征途漫漫,必须依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可行稳致远。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我们当勇立“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潮头,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带着使命必达的决心,主动到风雨中历练、在担当中成长、在攀峰中成就非凡,真正锤炼“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的真本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拼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要登绝顶莫辞劳”的信念,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敢碰“硬骨头”、敢闯“无人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上篇:循迹“安徽之行” 读懂“兴皖密码”
下篇:责任如山 使命光荣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