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基层沃土中壮筋骨长才干

作者 王 娜
2025-03-10  浏览量:124

我很荣幸通过“双支一”活动被选派到肥东县委党校挂职。记得第一次来到县委党校,那颇有年代感的校园展现出红色学府的朴素与厚重,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转瞬间,来到县委党校将近一年了,回首过往,收获良多、感触颇深。

这一年,省委党校领导先后3次率队赴县委党校调研指导,对县委党校工作给予肯定支持;这一年,是县委党校“思想大提振、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岗位大练兵”之年,校委领导班子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办学改革,不断推动县委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年,我完成了角色转变,履行了工作职责,提升了能力水平,实现了自我突破。

深入基层,方能拓宽眼界、锤炼能力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作为一名从“学校门”走进“党校门”的青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节能够踏入基层课堂学本领、长才干、补短板,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容不得一分一秒的蹉跎。为尽快融入县委党校工作,我虚心向校委会班子成员、教研骨干请教,经常与青年教师谈心交流,熟悉工作,掌握实情,完成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的转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先后赴20余个县直部门和乡镇园区学习调研,围绕产业经济、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城市建设四大主题,走访50余个现场教学点,多次召开现场教学基地打造推进会,建立现场教学基地库并编印宣传册。积极与兄弟党校开展结对共建,与宁国市委党校签订友好党校协议,推动双方在学员共育、教师资源互通、教学资源共享及科研活动互动等方面深度合作。为及时发出党校“好声音”,我与青年教师一起主动对接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开设了县委党校微信公众号,加大对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工作的宣传报道,累计推出信息104条、视频4条,阅读点击量2.6万余次,其中19篇信息被市委党校采用。

适时归零,方能突破自我、勇挑重担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相较于原本单一的工作范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是考验,更是机遇。我怀着“归零”心态,在基层沃土苦练内功、磨砺心性、锻炼能力,并立足自身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肥东县委党校与省委党校教学科研沟通交流平台,助推县委党校教研咨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教学工作上,通过与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结对帮扶”、邀请省委党校专家教授来校辅导、组织教师观摩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大赛等形式,帮助县委党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借鉴省委党校优质课程开发机制,健全完善县委党校“选题—备课—磨课—上课—评课”全链条管理机制,制定《肥东县委党校基本培训专题开发指南》,推动县委党校课程建设。2024年新开发《包公文化在肥东—历史人物与地方发展的融合》等课程24门,微党课《“半分菜地”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荣获全省党校系统微党课评比二等奖。同时学习校(院)“双支一送”经验,请教县委党校教研骨干,因地制宜制定肥东县委党校“送教下乡”及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党校工作机制,作为3个乡镇党校的联系人,我深入调研,了解乡镇党校运转情况及存在困难,帮助协调将优质课程送至乡镇党校,努力把乡镇党校打造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在科研工作上,组织教师赴省委党校聆听专家学者讲座、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专家教授的课题研究,邀请专家来校作科研能力提升专题报告会,针对课题申报、咨政报告撰写进行一对一辅导。2024年,县委党校立项、结项省委党校课题各1项,立项、结项市委党校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8篇征文在市级以上理论研讨会获奖;撰写咨政报告9篇,其中6篇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实干先行,方能有为有位、不负组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我来说,唯有日拱一卒的实干、不畏艰难的先行,才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积极风貌与良好形象,取得真正的成长。刚到县委党校,在聚焦教研咨主责主业之外,我还协助分管党建和行政工作。当时恰逢市委巡察县委党校,针对市委巡察组指出的问题,我和相关部门同志全面梳理现有教研咨管等各项制度,并学习借鉴校(院)相关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教研咨成果奖励、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制度28项,整改完成率100%。工作之余,我用心学习、认真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在《学习时报》《安徽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4篇。

基层是一片沃土,播种“初心”,灌溉“热情”,方能绽放希望之花。我将不忘来时路,不惧将来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守践行党校初心,助推县委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机关党委一级主任科员,挂职肥东县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校长】

上篇:黄山市徽州区委党校:立足建设达标 争创特色示范
下篇:没有了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