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实践论》《矛盾论》的哲学智慧与时代价值

作者 郝 政
2025-03-10  浏览量:14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无疑是两部极具历史意义和理论深度的著作。它们不仅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动力的思想武器,也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就是为了更好将毛泽东思想这一宝贵财富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实践论》的哲学智慧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的一篇重要哲学文章,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系统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认识的来源与动力在于社会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促进知识的发展和完善。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首先明确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与检验标准。毛泽东认为,认识不仅仅是从理论或抽象的思维中获得,而是来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社会革命、政治斗争,还是经济建设、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实践这一基础。《实践论》指出,认识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具体的实践密切相连。只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实践的多重维度与发展。《实践论》不仅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还深入探讨了实践的不同形式和层次。从个人的日常劳动到集体的社会变革,从简单的感性经验到复杂的理论创新,实践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征。而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实践,使得人类社会得以不断推动发展,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论》在强调实践的核心地位的同时,还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引,尤其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复杂过程中,正确的理论能够为实践提供方向,避免实践中的盲目性。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由是观之,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这一观点对今天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论》的哲学智慧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的另一篇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文章,文章深入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了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矛盾论》不仅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总结,也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论》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毛泽东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矛盾,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变化,还是社会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推动。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部矛盾的制约,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提示我们在具体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毛泽东提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斗争推动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了变化。

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矛盾论》还提出了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即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矛盾的性质来寻找解决方案。毛泽东提倡灵活的策略和实践手段,强调“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一理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的社会治理和政策制定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时代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践论》《矛盾论》的哲学智慧在当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两篇著作提供了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理论联系实际。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这与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理论一脉相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矛盾分析与政策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在此背景下,毛泽东《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思想,为我们正确判断和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仍然需要依据《矛盾论》的方法论,灵活应对,综合治理。

推动现代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实践论》《矛盾论》不仅为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也为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解决科技创新中的矛盾,如何推动创新实践,如何应对全球变革带来的挑战,都需要我们从《实践论》《矛盾论》中汲取智慧。

《实践论》《矛盾论》不仅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刻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出了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回归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实践论》《矛盾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诸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不仅是我们党过去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对于党校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还有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夯实“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工作能力。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

上篇:没有了
下篇:定远县委党校:抓实分类建设 推进内涵发展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