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展现代农业体系 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作者 程远涛
2025-01-17  浏览量:176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力军,为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解决如何生产问题

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在“四良一智”,即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基础,以智慧农业进行有机串联,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带动作用。一是打造良田。首要任务是以“一张网”监管、“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完善耕地保护工作体系。其次要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管。二是研发良种。重点扶优种业企业、推进品种选育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加强农业种植资源保护和利用。三是制造良机。扶持壮大现代农机产业园,“双招双引”高精特新农机龙头企业,搭建现代农机研发平台,因地制宜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农机的更新换代。四是推广良法。以整建制实施+示范带动,逐步实现“单种、单收、单储、专用”+“按图索粮”,推动精耕细作均衡增产。以粮食生产“四新”技术的创新、转化与应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生产和绿色发展。五是智慧赋能。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农艺、农机、农场经营等理念,以智能农机为载体,以数据为纽带,开启新型智慧农业种植模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解决谁来种粮问题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可以有效解决种粮主体渐趋老年化、粮食收益增幅低于生产成本增幅、种粮收入与非农收入之间差距大等问题。一是加快培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不断扩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引导规模较小且同质化的农民合作社进行合并重组,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社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联合发展,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广泛宣传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相关法规、政策,持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二是强化现代农业政策保障。以落实用地政策、做好金融服务为重点,逐步解决限制农业发展的两个“老大难”问题。针对家庭农场要解决农产品生产基础性问题,农民合作社既要着眼于产品生产经营,也要服务于组织成员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针对农业企业,应定位于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同维度,制定多元化、立体式的扶持政策。三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注重加强“三中心”建设。建设标准化育秧中心,配备先进的育秧设备和技术,提高秧苗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建设高效化烘干中心,科学规划烘前处理区、烘干作业区和烘后暂存区,配备智能化烘干设备和先进烘干技术,确保粮食等农产品及时干燥,防止霉变和损失。建设实用化农事服务中心。充分调研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整合本地优势农业生产资源,建设能用好用的集农事服务、播种育秧生产、烘干加工、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延长链条问题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优质专用皖粮精深加工“双招双引”行动,实施一批大型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打造稻米、小麦、玉米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建设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一批集粮食生产、加工、储备、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强化优特粮食品牌建设。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切实提高粮食产品品质。着力打造“皖美粮油”品牌矩阵,举办和积极参与高规格农特产品展销会,扩大“皖美粮油”品牌宣传力度,切实提升“皖美粮油”品牌价值,着力推动从“卖粮油”到“卖品牌”的跨越式发展。三是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配套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拓展农机服务内容,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培育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开发农业旅游资源,结合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等元素,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进农旅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向农业领域延伸产业链,如食品工业企业向原料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等环节拓展,促进工农融合。(作者系第27期选调生进修班学员)

上篇:走进包公园
下篇:坚定信仰 挺膺担当

© 2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