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素养、党性修养、格局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践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仅有助于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与党性修养,更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休戚相关,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永葆初心 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
如何认识和看待权力、如何正确行使权力,是每一名领导干部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的“必答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才能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进而拧好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牢记权力从何而来、权力为谁而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权力的性质、来源和用途。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将精力放在比待遇高低、权力大小、升职快慢上,而是放在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尊崇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一方面,从增强规矩意识、法治意识入手,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把坚持依法办事作为政治责任、施政习惯、自觉追求;另一方面,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把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工作实处,真正做到敬畏权力、管好权力、尊重权力。
始终自警自省自察,认识权责一体。深刻认识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以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以愚公移山、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瞄准目标,履职尽职,真正把权力用在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大事要事上。同时,勇于接受监督,乐于听取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不被权力所腐蚀、不被利益所诱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不计得失 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
正确政绩观意味着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抓未成之事。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短、平、快”的“立竿见影”式项目,大干快上求短期成效的多、精雕细琢求长远效益的少,导致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做好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少讲苦劳、多提功劳;不看背景、多看背影;多提付出、少谈回报。
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带来的思想错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一直是困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顽疾,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理论学习装样子、调查研究“花架子”、业绩发展“空架子”的现象。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提高政治“三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必须深切地认识到:由政绩观错位所产生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党员干部个人、对整个党的政治生态、对党群关系、对人民的利益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在工作中时刻引以为戒、对照自省。
在工作实践中锻造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的过硬作风。树牢正确政绩观,离不开“真抓实干”,真抓才能有成绩、实干才能出实绩。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优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底色。树牢正确政绩观,也离不开“政贵有恒”,在工作中保持政绩连续性的基础上,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要统筹好“当下”和“未来”的有机联系。
将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不仅源于现实的迫切需求,更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的关键。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求之于内,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的潜滋暗长,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放眼于外,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关键少数”要引导“绝大多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以上率下 弘扬“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观
正确的事业观不仅是我们追求成功的指南,更是我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基石。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要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立足国有资本投资平台的功能定位,为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提供平台支撑作用,助力我省加快建设“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实现新提升,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当先锋”。聚焦科技创新这一根本,必须悟透“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我省生物医药、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卡脖子”“硬科技”类项目,必须做好重点投资、突出平台功能,促进投资领域项目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聚焦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企业发展,必须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问题的能力,全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取得成效。聚焦科创投资,必须通过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前沿性科创类项目,以赛道牵引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发展,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为全面深化改革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充分激发广大干部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树立创先争优、举贤任能、比学赶超的鲜明导向,让擅于推动改革发展的人“上”、不会推动改革发展的人“让”、阻碍改革发展的人“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磨砺意志、增长本领、攻坚克难。打造创新人才新高地,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在投研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以人才引领驱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作者系第5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