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数字化背景下,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已成为推动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路径。区域党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是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整合不同地区党校的科研资源、人才优势进行协同创新,有助于突破单一党校的科研局限,更高效地汇聚智慧资源,提升整体科研实力,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党校在思想理论建设、决策咨询服务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发展贡献力量。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是基于对淮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研究成立的智库平台。淮海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体,包括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安徽宿州、淮北,河南商丘,山东枣庄、济宁、临沂、菏泽等10个城市,党校智库合作联盟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在科研合作方面存在的机制不健全、路径不清晰等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合作效能的提升。深入探讨构建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科研合作的机制与路径,为推动区域党校科研合作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科研合作现状
目前,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已经正式成立,并于2023年6月17日召开了第一届会议,会上,淮海经济区10家市级党校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章程》,旨在通过科研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徐州市委党校作为首届会议的承办单位,成功举办了相关活动,并确定了济宁市委党校为下一届会议的承办单位。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党校在科研合作方面初步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共收到课题立项申请近70项,经过专家评审,有38项调研课题获得立项,这标志着科研合作已经拉开了序幕。研究成果以咨政报告、理论文章或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呈现。后期联盟通过举办研讨会、交流发言等形式,对优秀成果进行经验交流,促进了成员党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
当前科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联盟各成员单位跨区域的科研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合作的成效。一是机制不够健全。尽管联盟已经成立并初步运作,但科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目前主要是依托课题项目来开展,科研合作方式仍较为局限。不同地区的科研问题往往具有地域特色,研究问题和方向的差异需要合作双方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调整,这种区域认知差异从观念上阻隔了合作进程,增加了合作的复杂性。二是资源分配不够均衡。跨地区跨领域科研合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各成员党校在科研实力、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某些合作项目难以获得足够支持,现有分散的学术机构和资助体系也影响科研合作的效率和效果,阻碍合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协同效率不高。目前大多为各市党校依托本地特色为样本申报课题,聚焦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跨区域联合攻关极少。跨地区的合作意味着科研人员需要跨越地理界限进行交流与协调,在实际运作中,实地调研环节往往面临地理距离带来的挑战,如交通成本的攀升与调研时间的延长,增加了项目执行的复杂性,还可能对科研团队的有效协作与资源优化配置构成障碍。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协调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合作意愿难以形成,合作计划难以落实,不利于科研合作进程的高效推进。
推动构建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科研合作路径
构建科学的协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深化联合攻关,强化外部保障,是推动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科研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一是成立由联盟各成员党校工作人员组成的科研合作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科研合作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二是持续完善合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总结科研合作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科研合作章程,明确合作的目标、原则、范围、方式、责任分工及成果共享机制等,为科研合作提供保障。同时,根据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问题,不断拓展科研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深化合作内容和层次。三是完善监督评估与激励机制。建立科研合作项目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完善激励机制,对在科研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联合攻关与项目合作。一是协同攻关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围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难题,组织联盟各成员党校联合组建科研团队,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互补合力,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分享研究成果,以提升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在精准对接淮海经济区的发展需求下,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持与决策咨询,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联盟各成员党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或政策建议。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淮海经济区内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加强项目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研究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展开。三是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为联盟各成员党校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思想和分享成果的平台,通过交流互鉴促进思想碰撞,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师资交换制等方式,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与交流,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强化外部保障措施。一是加强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搭建区域性的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联盟各成员党校在科研数据、文献资料等方面的集中展示和便捷获取,以降低科研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研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布科研动态、研究成果及政策信息等,提升科研合作的效率和水平。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与支持。争取上级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为科研合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鼓励联盟内各成员党校自筹资金参与科研合作项目,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宣传与推广。加大对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联盟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通过举办成果展示会、发布新闻稿等方式推广联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扩大联盟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作者单位:中共淮北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