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报

2024年10月31第二十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4—0834

加快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加快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加强“三新”党的建设有效途径

按日期检索

8 2022
8
8

电子报刊系统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 作者 吴今龙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皖北、皖中、皖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徽学是国内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82个,拥有中国传统村落469个、居全国第7位,认定历史建筑6275处、居全国第3位。作为一名住建系统的党员干部,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注重多层次、全方位挖掘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积极探索“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力量。

夯基固本,筑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础。紧密结合安徽实际与自然禀赋,扎实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围绕整体、系统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要求,在规划引领、摸清底数、制度保障上持续发力,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指导市、县编制实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案,突出抓好徽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摸清底数。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原则,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潜在对象,积极拓展保护名录。健全依法治理体系。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省级立法,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地方立法、制定规章制度,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准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训,常态化开展宣传推广,发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好声音”。

点面结合,健全历史文化全过程保护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我们将坚持把保护作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首要前提,构建整体、系统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加强挂牌保护,持续抓好历史建筑的信息平台数据录入、标志牌设置和测绘建档。稳妥开展修复修缮,按照“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修复和有机更新,坚持保用结合、以用促保,完善现代使用功能,增设配套设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严格拆除管理,在城乡建设中严格落实保护规划要求,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严禁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突破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高度控制、风貌管控的要求。坚持分区分类保护,皖北地区侧重传统建筑文化挖掘传承,延续传统街巷肌理,提升城市地域特征;皖南地区突出山、水、城有机融合,强化城镇历史格局、徽派古建筑等特殊要素保护;皖中、沿江地区注重保护传承沿江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城市特色,加强工业遗产等资源保护利用;皖西地区突出自然山水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以用促保,推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省在老城改造更新中坚持以用促保,加强历史文脉的赓续传承,充分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取得积极成效。如安庆市实施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对58处历史建筑实施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定期组织文化主题活动,成为展示和传承文化的平台;黄山市依托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特色品牌。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在城市更新中,坚持历史文化保护、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统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防灾与环卫设施改善,从品质、环境、文化、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在传统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县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常态长效,压紧压实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层级监管机制,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等法规,落实好县级以上政府及部门保护责任。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管理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破坏行为,让日常监管“长牙带刺”。持续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坚持“一线工作法”,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落实到基层联系点建设、“四不两直”调研等制度中,促进保护传承下沉到街道、镇村、社区。特别是对于核心保护范围的建筑,做到建档立卡逐栋开展、修缮保护方案“一房一策”、日常巡查全面覆盖。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城乡建设中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快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使安徽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作者系第5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学员;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ICP证:皖ICP备06012118号 制作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宣传部